第4章 是真名士自风流(2/5)
是日,阵雨来的快去的也快,空气中总算有了淡淡的凉爽之意。
蒋山山脚,两艘乌篷船缓缓靠岸。当头的乌篷船船舱走出数人,尽是十多岁的少年,看装束应是主仆。
“蒋山,即钟山。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又是江东佛教胜地,且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遨游钟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王棣当先领路,不忘解说一番。
“在钟山风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佛寺建筑。在六朝时期,钟山寺宇达七十余所,梵宫刹宇林立,钟磬之声相闻,而金陵之地更不知凡几,正所谓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风掠过,吹动衣袂飘拂,一袭白裳的王棣愈显丰朗俊朗,年仅十岁的他身量高出同龄人不少,俨然是唇红齿白的翩翩美少年:“可惜的是,岁月沧桑,历代迭有兴废,至今仅山左之‘灵谷寺’犹具规模。呶,前面隐约可见的庙宇便是了……钟山其余寺庙,大多荒废,如梁武帝普通元年在钟山绝顶兴建的‘大爱敬寺’,最为宏丽,武帝萧衍曾亲往游览赋诗,昭明太子萧统和之。该寺已毁于战火,至今犹可见其遗址。其余如无量殿、宝公塔、志公殿、定林寺等,或破败不堪,或已成残垣断壁。然钟山绝顶或半山溪谷之间,时见颓垣遗基,古寺废址,六朝钟山佛寺全盛景象,可见一斑。”
他又指向山峰,侃侃而言:“钟山有三个山峰,呈笔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北高峰,为宁镇山脉之最高峰。其东南第二峰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称天堡山。环山溪流交汇,湖泊众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等尤负盛名。”
他姿容俊美,声音中童气尚未散尽,但言语不疾不徐,隐隐然已具名士儒雅之风。
身旁那着紫箩裳的清丽少女撇了撇嘴,作不屑状:“年纪小小,倒是挺能说的。”
王棣淡淡的笑道:“祖父令我陪伴贵客,总需得尽地主之谊。”
少女偏偏唱反调:“是显得你能吧?叽里呱啦的说个没完没了。”
另一个圆脸少年略微期艾地插话:“姑姑,三郎为咱们导游解说也是一番好意……”
少女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