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二十个填线团(1/3)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丁伟道,“这次咱们伏击的可是鬼子的一个丙种师团,虽然说这个丙种师团已经在之前的晋西北战役当中损失惨重,但这毕竟是一个成建制的师团,破船还有三千钉呢,咱们还没有过伏击这么大股鬼子的先例,所以方方面面必须得考虑周到。”
“对。”程大发率先附和,“伏击这么大股鬼子,伏击圈得多大?有考虑过吗?”
李云龙摩挲着下巴说道:“伏击一个鬼子师团,伏击圈怎么着也得20公里吧?”
常胜对此早就做过功课:“鬼子一个甲种师团的行军纵深通常在20到25公里之间,三单位制乙种师团的行军纵深通常在15到18公里,第36师团是丙种师团,且减员过半,加上此次又是山地行军,所以行军纵深不会超过10公里,不出意外,应该是在6到8公里之间。”
这些话常胜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些数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他的脑子,或许是某位老爷子的战魂觉醒之时带给他的阅历。
“小常说的没有错。”旅长给予了肯定的支持,“第二次七亘村伏击战中,我们曾经缴获过鬼子的一份野战条令,上面的数据与小常说的数据基本上吻合。”
参谋长道:“那我们就预设10公里的伏击圈,哪一段最合适?”
“这一段。”常胜直接在沙盘上指出其中一段,“武乡到蟠龙段!”
稍稍一顿,常胜又接着说道:“前两天我带着人沿着潞太公路走了一遍,发现武乡到蟠龙段都是峡谷,长度大约15公里,足够装下鬼子36师团。”
“我还有一个问题。”丁伟道,“这次伏击战咱们三八六旅集中了四个主力团加民兵,其中主力部队一万五千人,民兵两万,看似人数不少,但是往长达10公里的伏击线一撒,平均每公里也就三千多人,每百米更是只有三百来人。”
程大发道:“而且我们的兵力肯定不能平均分配,必须有侧重点。”
常胜说道:“兵力分配肯定要分出主次,具体是独立团控制王家垴掐头,新一团扼守老爷山截断其尾,新二团在柳沟隐蔽、七七二团在长乐村一带潜伏,待鬼子进入伏击圈,七七二团率先向鬼子发起进攻,其余各团听到枪声同时向鬼子发动攻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