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智启新程:科技工地上的温暖与创新共生(1/2)
2023年4月20日,晨光穿透阿宁市星宁地产总部的量子玻璃幕墙,20名新入职的工程师与10名高级工程师列队站在智能广场上。机械臂组成的欢迎方阵喷射出全息烟花,ai主持用多国语言宣读入职誓词,而他们即将奔赴的,是星宁在全国各处热火朝天的量子建造工地。
“各位新同事,这是你们的量子工牌。”老员工王工手持平板,为新人演示操作,“它不仅是门禁卡,还能提前预支半个月工资——星宁向来不亏待奋斗者。”他指着工牌背面的二维码,“扫码就能申请,最快三分钟到账。”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有人当场尝试,手机立刻弹出到账提醒。
在前往工地的无人驾驶接驳车上,新人们透过车窗观察着星宁的科技实力。道路两旁的智能路灯自动调节亮度,机械清扫车精准清理落叶,连路边的广告牌都是全息投影。高级工程师李薇注意到车顶的量子定位装置,兴奋地与邻座交流:“这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在复杂工地环境下太实用了!”
抵达工地后,移动板房宿舍群映入眼帘。这些看似普通的板房实则暗藏玄机:外墙采用纳米自修复材料,能抵御强风暴雨;屋内智能系统可根据居住者习惯自动调节室温、灯光。“别看是板房,舒适度堪比五星级酒店。”老员工陈姐带着新人参观,机械臂自动打开房门,“卫生间的智能马桶能检测健康状况,书房的移动隔板一按就能变成健身区。”
食堂内,智能厨房的运作更是令人大开眼界。机械臂主厨挥动着合金厨具,精准称量食材,ai系统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偏好、健康数据定制菜单。“红烧肉的糖色要炒到琥珀色,火候必须精准到秒。”机械臂一边翻炒一边讲解烹饪技巧,新入职的工程师小张笑着说:“没想到有一天,我的厨艺老师会是个机器人!”
午餐时间,工地的工人与工程师们围坐在一起。智能餐盘自动结算费用,菜品不仅有传统美食,还有专为高强度作业设计的量子营养餐。“别小看这些饭菜,”老工人老赵夹起一块量子合成肉,“这里面的蛋白质含量是普通肉类的三倍,吃完干活都更有劲!”
饭后,新人们跟着老员工熟悉工地。量子建造现场堪称科技奇观:无人机群组成三维测绘网络,实时生成建筑模型;机械臂流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