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旧城新生:科技赋能下的城市蝶变(2/2)
自动烹饪美食。台下的居民们发出阵阵惊叹。
但也有居民提出疑虑:\"说起来是好,可施工要多久?我们总不能在外面漂个年吧?\"沈知意微笑着接过话筒:\"这正是星宁的优势所在。我们采用模块化智能建造技术,施工周期将缩短40。\"她播放了一段施工模拟视频:预制构件通过无人机精准吊装,ai监测系统实时调整误差,原本需要3年的工期,预计18个月就能完成。
为了打消居民顾虑,星宁还推出\"透明化施工\"方案:每个工地安装360度全景摄像头,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施工进度;每周举办线上答疑会,由工程专家解答疑问。这些举措让原本抵触的居民逐渐放下心来。
在补偿协议签署现场,72岁的陈阿婆握着沈知意的手,眼眶泛红:\"我在这儿住了一辈子,本来舍不得走。但看了你们规划的新家,还有这么丰厚的补偿,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她翻开存折,拆迁款到账信息显示287万元,比预想多出50多万。
随着改造工程启动,杭城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星宁集团联合十余家地产企业,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文化保护:老字号店铺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修缮,传统手工艺人入驻商业街开设工作室,历史建筑被改造成城市文化博物馆。
改造期间,沈知意经常穿着工装出现在工地。她会蹲在预制构件旁,与工人讨论如何优化设计;也会走进临时安置点,询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她的推动下,星宁还为拆迁居民提供了专属的就业培训和岗位推荐,从保安、保洁到商业运营,已有超过1200名居民实现再就业。
18个月后,当崭新的商业综合体正式开业时,这里早已成为杭城新的地标。开业当天,陈阿婆带着孙子在智能购物广场里兴奋地体验ar游戏,她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总觉得老房子拆了,根就没了。现在才明白,新生活也能有老味道。\"
沈知意站在写字楼顶层,俯瞰着这片重生的土地。夕阳为玻璃幕墙镀上金色,商业街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智能物流车有序穿梭。这场由星宁主导的旧城改造,不仅重塑了城市面貌,更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书写了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