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忠肝义胆魏忠贤(5/7)
主意。
眼见册立皇后的人选已然确定,朱由校接着又开口说道:“如今朝中内阁六部皆被朕牢牢掌控。
官员大多都是自己人,大部分东林党官员也都被逐出朝堂。
只是这朝堂之上,许多官职空缺,急需人才补充啊。”
这时,魏忠贤赶忙进言:“陛下,可举行恩科,让天下学子进京赶考,如此便能选拔人才,充实朝廷官员队伍。”
朱由校闻听此言,点头称是:“朕也正有此意。
昨日内阁呈上奏折,几位阁老同样建议朕举行恩科。”
这时,江宁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忙急切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
朱由校点头示意:“江爱卿,你说。”
江宁整理了下情绪,郑重说道:“陛下,重文轻武实不可取,宋朝便是前车之鉴,空有繁荣经济与灿烂文化,军事积弱,终受外敌欺凌。
重武轻文同样不可行,唐朝藩镇之乱殷鉴不远,武将拥兵自重,致使国家动荡。
唯有文武兼济,才是治国安邦的王道。
臣建议陛下,在举行文科恩科的同时,也举行武举恩科,让天下习武之人、军中将领皆能参与,广纳英才,如此方能使我朝武力昌盛,保国家太平,彰显天朝上国之威。”
江宁之所以这般提议,是深知明朝虽一直存在武举制度,却长期遭到冷落。
尽管如此,这一制度仍催生出不少猛将。
像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出身武状元,在朝堂上地位超然,就连权势滔天的严嵩父子见了,都得递根烟叫声大哥。
江宁心想,天下之大,民间必定隐匿着众多身怀绝技之人。
倘若能通过开设武举,将这些流落民间的高手挖掘出来,不仅能为朝廷军队注入新鲜血液,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下重文轻武的局面,使得文武力量趋于平衡。
这对稳固大明江山、抵御外敌侵扰、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因此,他诚恳地建议朱由校大力举办武举,让那些被埋没的民间猛人有机会崭露头角,为国家效力 。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赶忙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