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回归汴京(2/7)
家境殷实、如今却落魄的商贾子弟,他们回忆着家族昔日在这繁华都市里的辉煌,心中感慨万千;还有那些从小听着汴京繁华故事长大的孩童,睁着大眼睛,好奇又惊叹地看着画卷,不停地问着身边的大人各种问题,而大人们则耐心地解答着,把那段美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
人群中,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着《清明上河图》,眼中满是敬佩与思索。他走上前,对张择端深深作揖道:“张先生,您此举实在是太有意义了。如今这汴京虽已破败,但这幅图让我们看到了先辈们创造的辉煌,也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重建家园啊。”张择端赶忙扶起他,感慨地说:“我只是不忍见那繁华就此消逝,想让后人都记得,咱们汴京,是有过那样光彩照人的日子的,只要咱们不忘,就总有重新振兴的那一天。”
而在人群的另一边,几位老者正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图,一边回忆着往昔。“还记得那汴河上的船只吗?一艘艘的,满载着货物,来来往往,那场面,可壮观了。”“是啊,还有那虹桥,人来人往的,可热闹了,多少买卖都是在那附近做成的呀。”他们的话语中,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可眼神里,又渐渐燃起了对未来的期许。
日子一天天过去,来观看《清明上河图》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这画卷仿佛成了一道光照进了人们灰暗的生活,让大家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有了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对往昔的缅怀。
有一位名叫李福的工匠,曾经靠着精湛的手艺在汴京城里打造各种精美的木器,生意红火。可金兵一来,店铺毁了,家人也失散了,他只能靠着给人打些零工勉强糊口。当他看到《清明上河图》里那熟悉的街道上摆放着的精美木器时,忍不住伸手想去触摸那画中的物件,眼中满是眷恋。他对张择端说:“张先生,看到这图,我就想起以前我做活的日子了,我这手艺可不能就这么丢了啊,我得把它传下去,等汴京重建了,我还要开我的木器铺子呢。”张择端听了,十分欣慰,鼓励他道:“对呀,咱汴京的手艺、文化,都不能丢,只要咱们有这心,总有一天能恢复往日的热闹。”
还有一位叫王秀的女子,原本家境优渥,擅长刺绣,常以汴京的美景为蓝本绣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战乱后,她也只能跟着家人四处逃难,生活困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