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抵达通州(3/4)
当然其实北京城跑路的也不是全跑了,跑路的大多都是官绅富户和勋贵之家,平头老百姓倒还真不多。
毕竟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闯王是专门打劫富绅,救济平民的,我们可不就是平民百姓吗,现在就等着闯王救济了,跟着闯王过不纳粮的好日子,想想还真他娘的期待呢。
不少人美滋滋的想着。。。
下午时分,朱慈烺的大军就已经到达了通州码头,新军奉命入城,将通知粮仓,银仓搬了个空,银仓倒是没多少,不到五十万两的国库银。
但陆续北运的近六十万石漕粮也是好东西,现在这年景,南遭涝,北遭旱,转年又是北涝南旱,接着就是蝗灾瘟疫,哪里都不好过,所以粮食的价值一升再升,灾年硬通货啊,平常二两多一石,荒季更是五两左右,要是遭了灾,好家伙十两银子一石都不一定有卖的。
还好这几年朱慈烺的军粮都是在安南低价购置交换的,多余的卖回国内赚的盆满钵满,不然年入几百上千万的海上贸易怎么赚这么多。
毕竟现在海军虽然也在做生意,但是并没有禁止以前本就海贸的东南沿海的海商家族,想靠原本的份额赚这么多,就得把其他海商弄死些,人少分的多,不过这些人的眼光终极是差点,进入了盲区,死命的走私贵重物品,什么贵重卖什么。
而且收回来的要是白银,真金白银才能令沿海大户满意,没人把白银再换成在当地廉价的大米再拉回来再卖,有拉大米那空间,我带回来海外香料,洋酒,烟草等高端商品他不香吗?转手高价卖出,又赚一笔。
大米就不同了,占地方,等量的大米回来还不如高端商品的几成值钱,而且要雇人或费心去出售,脱手慢,资金回笼慢,要是丰收年突然降价,那不砸手里了?
这种吃了不赚钱的活计,谁吃饱了撑得,能出海的都是挣大钱的,谁会吃不起米啊,费那劲干啥。你运十船米回来,半年完了赚十几万两。
你死对头运十船香料、地毯等高端商品回来,一个月不到赚了五十万两,人家用回笼的资金,时间够就采购大明商品,准备出发第二趟,时间不够就用这钱再做其他行当生钱。而苦逼的你还在卖粮食,那年运气不好,丰收了,你就更惨了。
随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