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历史的车轮在转动(3/4)
至今为止,光是殉国战死的总督、巡抚、督师、经略已经几十人了,总兵更是不计其数,是什么,让这么多的忠贞热血的大好儿郎战死沙场?世人皆知明末投降的文人武将多,但是谁又知道,光战死的文臣武将的零头,都比后来投降的着名汉奸多。
就拿着名的吴三桂来说,他这总兵级的,投降的不过十数人,但崇祯朝战死的总兵级的,多达一百多位,督师级的也就洪承畴等数人,其他不过随波逐流而已,但战死的督师级文臣就多达二十余人,大明的气节还是可见的。
只是被崩坏的国家体系害了,而螨清修的明史,为大明尽忠的热血男儿都销声匿迹了,导致后世只知投降的汉奸,却不闻大把的忠贞之士,可悲,可叹。民国时期的文豪作为螨清的遗老遗少,当然会歌颂螨清而贬低大明,这是政治正确,只是在为自己的存在找点慰藉罢了。
至此,大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面对流寇和建奴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只能等死了,官军在两面受挫,国内军阀拥兵自重,崇祯的政令,现在已经出不了北直隶了,每天也只能和满朝大臣自娱自乐了。
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李自成再败陕军,陕西总督汪乔年战死殉国。松锦防线被破,松山、锦州等地失守,经略洪承畴被俘。
七月,田贵妃病逝。
八月,崇祯安排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建奴和谈的事,竟然被陈新甲的书童当作邸报,明发天下,天下哗然,清流直接炸锅,真不知道是陈新甲故意的还是不小心所致,按说这么机密的事情,断然不会如此草率,竟然将密件随意放置在桌子上,简直离谱。
但事情已经发生,崇祯看着朝中群愤难平,他自己不敢背锅,直接就将锅甩给了陈新甲,陈新甲也为自己的大意疏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也可能是陈新甲预估错误,他知道,国朝从不妥协,天子被俘都不妥协,现在让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妥协第一人。
他怕,他怕遗臭万年,所以他来了一手釜底抽薪,将事情当作不小心公示天下,这件事自然就会不了了之,而且这种事明眼人都知道,他一个兵部尚书是做不了主的,所以,崇祯会背这个锅,可是,他万万没算到,崇祯比他更怕,这个骂名崇祯是万万不会背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