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2)伤寒误用桂枝?中医教你用甘草干姜汤恢复阳气!(3/4)
原文: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都蕴含着深厚的医理与智慧。对于你提到的“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这一组合,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是出自中医经典方剂的一个配比。
甘草,作为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种功效。而经过炙制的甘草(也称为炙甘草),其药性更为温和,更侧重于补脾益气、调和药性。
干姜,则是生姜的干燥品,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干姜的药性较生姜更为热烈,更适用于治疗寒邪内侵、阳气不足等病症。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这一配比,通常出现在中医经典方剂如甘草干姜汤中。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导致的四肢厥冷、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炙甘草以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为主,干姜则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方剂中的药材用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应盲目套用方剂中的药材用量,而应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原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上二味”,指的是方剂中的两味药材。在中医方剂中,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它们通过合理的配伍,共同发挥出治疗疾病的作用。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这是对方剂煎煮方法的描述。在中医煎药时,通常会根据药材的性质、用量以及所需煎煮的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加水量和煎煮后的药液量。这里“水三升”指的是煎煮前加入的清水量,“煮取一升五合”则是指煎煮后得到的药液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升”和“合”是古代容量单位,与现代单位有所差异,但大致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液体体积。
“去滓”,指的是在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中的药渣去除。药渣是药材煎煮后剩余的固体部分,其中已经包含了大部分的药性成分,但也有一些不溶于水的杂质或无效成分。因此,在服用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