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中医脉诊奥秘:三部九候,阴阳平衡,洞察健康(3/6)
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这句话是老师的回答,它指出了提问者所问的问题正是医学之道的根本所在。脉有三部,即寸、关、尺,这是中医脉诊的基础。通过诊察这三部的脉象,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运行状况,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荣卫流行,指的是营气和卫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失衡铨,则强调了脉象的平衡与协调,这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医脉诊的深奥与精妙,也强调了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需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疾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找到治疗的关键。
原文: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这段描述,其实是中医脉诊中对五脏脉象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精炼概括。它蕴含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认识,以及通过脉象诊断疾病的独特智慧。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这句话描述了五脏对应脉象的基本特征。肾脏对应脉沉,沉脉主里,反映了肾脏深藏不露、主藏精气的特性;心脏对应脉洪,洪脉宽大有力,象征着心脏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的强大功能;肺脏对应脉浮,浮脉轻取即得,与肺脏主宣发、位居上焦的特点相符;肝脏对应脉弦,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反映了肝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这些脉象特征,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自经常,不失铢分”,这句话强调了上述脉象特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正常情况下,五脏对应的脉象特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就像秤砣的重量一样精确无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脉象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会偏离其基本特征太远。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这句话描述了人体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规律。中医认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