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中医脉诊入门:如何读懂身体的“语言(4/5)
因素的影响,如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脉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是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脉象变化的描述。风邪侵袭人体时,脉象往往表现为浮而虚;而寒邪侵袭时,脉象则表现为紧而坚。这两种脉象特点分别反映了风邪和寒邪对人体气血运行的不同影响。
“沉潜水滀,支饮急弦”则进一步描述了其他病因导致的脉象变化。当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时,脉象往往表现为沉而滞涩;而支饮(指痰饮停聚于胸膈之上)则会导致脉象急而弦。这些脉象特点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原文: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
“动则为痛”,这里的“动”通常指的是脉象中的搏动、跳动感。当脉象出现明显的搏动或跳动感时,往往提示人体内部存在疼痛或不适的症状。这是因为疼痛往往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因素有关,而脉象的搏动正是气血运行状态的直接反映。
“数则热烦”,“数”指的是脉象的频率较快。当脉象变得急促、频繁时,往往意味着人体内部有热邪或热毒的存在,这些热邪会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烦躁、口渴、发热等症状的出现。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则强调了中医诊断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尽管脉象与病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非绝对。有时脉象的变化并不完全反映病症的实际情况,这时就需要医者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判断病因病机,寻找脉象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这是指寸、关、尺三部脉象的不同变化,往往提示着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病变。寸部主上焦心肺,关部主中焦脾胃,尺部主下焦肝肾。当这三部脉象出现不同的变化时,往往意味着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病变,需要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这句话则强调了脉象变化中的异常和失衡状态。无论是脉象的搏动过于强烈,还是脉象的搏动过于微弱,都可能意味着人体内部存在某种异常或失衡状态。这些异常和失衡状态可能是疾病的前兆或表现,需要医者及时关注和干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