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中医脉诊入门:如何读懂身体的“语言(3/5)
源。”这句话则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本质和根源的深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找到疾病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文: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这是指脉象分为三个部位,即寸、关、尺。寸部位于腕横纹上,靠近手掌的一侧;关部位于寸部和尺部之间;尺部则位于腕横纹下,靠近肘部的一侧。这三个部位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以及相应的脏腑。
“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这里的“荣卫”指的是营气和卫气,它们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物质,营气主内守而滋养,卫气主外卫而固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营气和卫气在人体内流行不息,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不会失衡。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这是描述不同脏腑对应的脉象特点。肾脏的脉象深沉有力,心脏的脉象洪大有力,肺脏的脉象浮而有力,肝脏的脉象弦而有力。这些脉象特点反映了不同脏腑的功能状态和气血状况。
“此自经常,不失铢分”,这是说上述脉象特点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不会有丝毫的偏差。这体现了中医对于脉象观察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这是描述人体气血在一天之内的运行规律。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与时间的推移密切相关,就像漏刻中的水流一样,不断地出入升降,周而复始。一天之内,气血会经历一百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的循环周期,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
原文: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滀,支饮急弦。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这句话指的是通过再次诊察寸口脉(即手腕处的桡动脉),可以辨析出人体内部的虚实状况。寸口脉作为中医脉诊的重要部位,其脉象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脏腑的气血盛衰和阴阳平衡状态。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则强调了脉象变化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脉象的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多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