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脉法(3/5)
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正是对中医脉象理论的高度概括。
首先,“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这是指脉象可以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寸部位于手腕桡侧动脉搏动处靠近拇指一侧,关部位于寸尺之间,尺部则靠近手腕小指一侧。这三个部位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以及心、肝、肾等重要脏腑。
“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这里的“荣卫”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营气和卫气。营气行于脉中,具有滋养脏腑、经络和全身的作用;卫气则行于脉外,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汗液排泄等功能。两者在人体内的运行必须保持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脉象的变化,正是反映营卫之气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这是中医对不同脏腑脉象特点的总结。肾脏的脉象通常深沉有力,反映了肾脏藏精纳气的功能;心脏的脉象则宏大有力,体现了心脏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肺脏的脉象浮而有力,与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相呼应;而肝脏的脉象则弦长有力,反映了肝脏疏泄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
这些脉象特点,是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诊察脉象,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原文: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这句话描述的是脉象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在古代,人们使用漏刻来计时,水下百刻即为一昼夜的时间,也就是说,脉象在这个时间段内会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循环。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这里的“寸口”指的是中医诊脉时常用的部位,也就是手腕桡侧的动脉搏动处。在这个部位诊脉,可以观察到脉象的虚实变化,从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虚脉通常表现为脉象无力、搏动微弱,而实脉则表现为脉象有力、搏动明显。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这句话描述了脉象变化与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阴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