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3)中医智慧:清浊邪如何影响上焦下焦健康?(6/7)
重要表现。脾主运化,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脾还负责运化水湿,保持人体内的水液平衡。当脾气不转时,就意味着脾的运化功能出现了障碍,这会导致水湿内停、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更重要的是,脾气不转还会影响胃气的和降,进一步加剧中焦的紊乱。
在中焦不治的情况下,“胃中为浊”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由于胃气上冲和脾气不转,胃中的食物无法被正常消化吸收,反而形成了浊气。这些浊气会进一步阻碍胃气的和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浊气还会影响脾胃对其他脏腑的滋养作用,导致全身气血的生成和输布受到严重影响。
“荣卫不通,血凝不流”则是中焦不治对人体气血运行的直接影响。荣卫即营卫,它们是人体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行于脉中,滋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保卫机体。当中焦不治时,营卫之气无法顺畅运行,就会导致气血凝滞、不通畅。这种气血凝滞不仅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疼痛、麻木、肿胀等。
“若卫气前通胃气虚竭也”则是对中焦不治后人体气血运行进一步恶化的描述。当卫气无法顺畅运行而提前通达时,就意味着人体的防御机制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同时,由于胃气的长期虚弱和耗竭,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气血的亏虚和病理变化。
原文: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脉象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当我们谈到“脉滑,则为哕”时,这实际上是在描述一种特定的病理状态及其对应的脉象表现。
首先,解释一下“脉滑”。脉滑,是指脉象往来流利,如珠滚盘,应指圆滑。这种脉象通常与体内有痰湿、食积、实热等病理因素相关。当人体内有这些病理因素存在时,气血运行会受到阻碍,从而在脉象上表现出滑象。
而“哕”,在中医中指的是呃逆,也就是俗称的打嗝。当人体内有痰湿、食积等病理因素阻滞气机,导致胃气上逆时,就会出现呃逆的症状。因此,“脉滑,则为哕”可以理解为:当脉象表现为滑象时,往往提示人体内有痰湿、食积等病理因素存在,这些病理因素可能导致胃气上逆,从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