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一百四十五)(2/4)
者看到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陈明曦的语气渐渐严肃起来:“近年来,我们发现有些通讯员在写作时,过于依赖材料性文字,导致新闻的可读性大大降低。新闻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温度。”
他拿起一份稿件,举起来给大家看:“比如这篇关于农村教育的稿件,作者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件,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和贡献。这样的稿件不仅让读者了解了新闻人物的故事,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新闻背后的社会价值。”
陈明曦放下手中的稿件,目光转向坐在前排的林小华:“林小华老师,你的这篇稿件写得非常好,你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件,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和贡献。这篇稿件不仅与当前全市注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相契合,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全面了解了乡村教师的艰辛与伟大。”
林小华听到自己的名字,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周围的通讯员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小声议论:“林老师真厉害,陈主任都夸他了。”
陈明曦继续说道:“还有你那篇关于孙少林给留守儿童过生日的稿件,也写得非常出色。你不仅文字功底扎实,拍照技术也很棒。那组图片加通讯稿件的模式,获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捐资助学热潮。这篇稿件还获得了市委宣传部季度最佳新闻奖,不仅有荣誉证书,还有800元奖金,不久后就会发给你。”
听到这里,林小华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没想到自己的稿件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更没想到还能拿到奖金。他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写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
培训结束后,安诚日报社为通讯员们准备了丰盛的欢迎晚宴。晚宴设在报社的食堂,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通讯员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
林小华刚坐下,就被各县区的通讯员们围了起来。大家争相与他交换联系方式,纷纷向他请教新闻创作的心得。林小华有些应接不暇,但他依然耐心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分享着自己的写作经验。
就在这时,林小华的目光突然停留在角落里的一个身影上。那是一个穿着浅色连衣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