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建学堂(1/3)
这几天,宋子安又开始忙了,他召集了各个乡的里正,商谈办村学和乡学的事,里正们听了县令的安排,心里都是喜不自胜,都立刻起身感谢:“宋大人此举利国利民,我们代替父老乡亲感谢大人恩德。”
宋子安也回礼到:“能得到大家支持,宋某人也深感荣幸,只是这件事做起来不容易,接下来还要麻烦各位召集各村村长,告知此事,村学的建设由村长全权负责,各家各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村学建好,乡学就有劳在座各位操心了,至于教书先生,大家也可以推荐,有秀才功名的即可胜任,县里也会选拔人才,来支援大家,还有资金问题,大家先动员乡里的乡绅望族捐钱,请告知他们,只要捐了钱,不管多少,县里都会制作功德碑,记录他们的功德,让清山县人民永远记住他们的恩德,我也会想办法,给大家筹一些,困难会有,但是只要想办法,一定会解决。总之,这件事关乎咱们清山县的未来,关乎每个孩子,请大家都尽全力去做。宋某在此感谢各位,并静候各位佳音,”说罢就对众人拱手作了一揖。里正们赶紧回礼,大家心中感激,宋大人真是好官,一心为老百姓做实事,同时心中也暗下决心,一定尽力要办成此事。
回去后,里正们就召集各村村长,告知此事,村长们听了都很激动,村子里的娃娃们有书读了,太好了,今年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多家都想送孩子去上学,可是私塾离家太远了,而且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大家正愁此事,没想到县太爷就要帮忙解决了,这真是瞌睡碰上了枕头,正合了大家的意。
各村长都表示一定会发动村民,办好此事。于是,各村长回村后,立即召集村民们告知了县里的决定。话不需要多说,乡民村民们真的很朴实,大家对受教育也是真的很向往,所以,接下来,各村,各乡就掀起来轰轰烈烈的建学堂运动,男人们上山砍木料,运石头,女人们在家做饭,帮忙挑水以及搬运一些轻一点的东西。
小孩们也没闲着,这建的是他们的学堂呀,听说建好后大家都可以去读书了,连女孩子都可以。他们也都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有人偷懒,因为村长说了,不出工也不出力的家庭,学堂建好后,孩子也别想来读书。
出钱的话多数家庭都舍不得,毕竟大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