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风暴中的定海神针:科技护航下的经济突围(1/2)
2009年3月10日,杭城的天空被铅灰色云层笼罩,仿佛预示着全球经济的阴霾。沈浩然坐在星宁集团80层的办公室里,面前的星达电脑屏幕上,股票k线图正在跳动。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但星宁集团旗下各公司的股票却如中流砥柱,不仅保持稳定,部分科技板块还逆势上扬。
“沈总,全球股市一片暴跌,道琼斯指数跌破万点大关!”助理神色凝重地汇报,“但我们的星宁科技、星宁文媒等五家公司,股价平均涨幅达到7。”沈浩然微微点头,目光扫过财经新闻弹窗——希腊、冰岛等小国的经济濒临崩溃,传统制造业工厂大量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迫返乡。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东南亚某国,35岁的工人阿明失落地收拾着行李。他所在的纺织厂因订单锐减,不得不宣布破产。“三个月没发工资了,”阿明对着妻子的视频通话叹气,“听说隔壁电子厂也快撑不住了……”而在欧洲,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人聚集在工厂门口,举着抗议标语,横幅上“我们要工作”的字样在冷雨中显得格外刺眼。
沈浩然调出全球经济数据模型,ai系统快速分析着危机传导路径。“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在意料之中,”他对高管团队说道,“但这也是星宁的机会。”他点击屏幕,切换到星达组装厂的实时画面:全自动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机械臂精准组装着智能手机零部件,整个车间仅有寥寥数名技术人员监控。
“当其他企业还在为人工成本和效率发愁时,我们的智能工厂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沈浩然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危机中保持盈利。”他转向投资总监:“密切关注那些陷入困境的优质企业,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准备出手收购。”
在星宁科技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研发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沈总,这款机器人的精度达到纳米级,”首席工程师展示着样机,“而且能耗比上一代降低30。”沈浩然点头:“加快量产,帮助国内制造业企业升级。记住,危机中谁先掌握先进技术,谁就能率先突围。”
此时,星宁文媒的运营中心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星动短视频的用户数量持续攀升,日活突破12亿。“沈总,我们推出的‘在家创业’计划效果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