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智联时代的破晓之战(2/3)
考察团走进星达组装厂,全自动生产线的壮观景象让众人震撼。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agv小车沿着磁条轨道穿梭,质检机器人用ai视觉系统进行纳米级检测。\"这些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是我们自主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沈浩然介绍道,\"通过5g网络,我们能实时监控全球任何一家工厂的生产数据,连一颗螺丝钉的扭矩都能精准调控。\"
在智能家居展区,考察团体验了星宁的全屋智能系统。\"回家模式启动。\"工作人员轻声下达指令,玄关灯光自动亮起,空调调节到舒适温度,厨房的智能冰箱开始准备晚餐食谱。部长饶有兴趣地打开冰箱,内部摄像头立刻生成食物清单,并在屏幕上推荐菜谱:\"这个系统能接入电商平台,自动下单补充食材?\"
\"没错,而且所有设备都搭载我们的国产芯片。\"沈浩然演示着手机app,\"从门锁到窗帘,从热水器到扫地机器人,都由同一个芯片控制,数据安全达到军工级标准。\"他想起上个月黑客攻击事件,正是自研芯片的量子加密技术,让星宁的智能家居系统毫发无损。
傍晚,合作洽谈会在园区会议中心举行。沈浩然与政府代表签署协议,星宁将投资20亿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站选址。\"我们还计划在园区设立通信技术研究院,\"沈浩然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攻克毫米波通信、网络切片等5g关键技术。\"
会后,沈浩然来到园区的测试场。工程师们正在进行3g网络压力测试,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环形跑道上疾驰,车联网系统通过3g网络实时传输数据。\"沈总,延迟控制在50毫秒以内!\"技术人员兴奋地汇报,\"这个速度足以支持自动驾驶的安全决策。\"
夜色渐深,园区的光伏幕墙切换成深蓝色的夜光模式。沈浩然站在3g基站模型前,回想着白天的点点滴滴。自研光刻机、7纳米芯片、全自动生产线、5g基建……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正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手机震动,是沈逸发来的消息:\"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我们的光刻机,标题是《中国打破半导体设备垄断》。\"
沈浩然望向夜空,细雨中,园区的灯火与远处的星辰交相辉映。他知道,这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