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青春激荡的创业沃土(2/2)
的人才公寓楼下,几个年轻人正围着共享单车讨论。\"我刚接了个私活,帮电商公司设计产品包装!\"其中一人晃了晃笔记本电脑,\"多亏园区的高速网络,远程沟通超方便。\"
推开一间四人宿舍的门,陈立正和室友组装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机床零件。\"沈总!\"他有些局促地站起来,\"我们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做小型精密模具,园区的共享车间能免费使用3d打印机\"
沈浩然笑着摆摆手,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创业计划书:\"缺什么设备尽管提,园区有专项孵化基金。\"他想起自己重生初期的艰难,这些年轻人眼中的光芒,让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傍晚时分,园区中央广场亮起暖黄色的路灯。食堂门口排起长队,饭菜香气混着年轻人的谈笑声飘向空中。沈浩然站在广场大屏幕前,上面实时滚动着园区数据:当日新增企业入驻3家,解决就业岗位217个,专利申报量突破500件。
\"沈总,教育局的人来了。\"助理匆匆赶来,\"他们想和园区合作,把这里打造成大学生实训基地。\"沈浩然点头,目光投向远处正在施工的职业培训中心——那里将配备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与编程教室。
夜幕降临,园区的太阳能储能系统开始运作,楼宇外墙上的光伏板变换着柔和的色彩。在阿里巴巴的办公区,程序员们正在调试新开发的电商平台;制造业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仍在运转;而在某间宿舍里,陈立和他的室友们正对着电脑绘制新产品图纸,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
沈浩然站在园区最高处,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当80后的青春与制造业的匠心在星宁园区相遇,他知道,这里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更是孕育未来商业传奇的摇篮。那些尚未毕业就投身创业的年轻人,正用代码、图纸和汗水,在世纪之交的浪潮中,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