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东山水患剪不断,天下理还乱(2)(6/8)
之间方能实现收支平衡!”好家伙,苏轼的新法居然白白要花费官家一两年的钱财,这谁能受的了。
赵煦哀叹道“苏子,这种花钱之法非长久之计呀!”
苏轼曰“官家莫要担心,臣已经想到应对之策,新法之行难在始处,只要能捱过这段时间,此后定然可以节省出更多钱财。”
范纯仁讽刺道“苏子之法乃让本不富裕的大宋雪上加霜,倘若此时敌人来犯,吾等当以何应敌?”
苏轼急道“尧夫公莫急,首先,吾等已作养兵之策,待敌来犯,自然可以抵御。其次,如今新法之机,正是宋夏之间休战之时,想我大宋与夏国和议已定,这夏人未必会在此时违背诺言,强行来犯,更何况如今我宋军在历次宋夏之战中都能大胜夏军,夏人未必会自讨苦吃攻宋。”
范纯仁不屑的道“若是真的如苏子所说,那就太好了!”
赵煦突然大笑对众人道“哈哈,既然苏子成竹在胸,吾等也就放心吧!身为一君,若对臣子没有百般的信任,那也当不了明君!”赵煦这话也许在自我安慰。
苏轼也高兴的道“既然官家属意当一个明君,臣自然也当竭力作一个明臣。虽然朝廷有诸多未决之事,但是新法吗,本来就有诸多变数,吾等且行且决之。”
黄庭坚,张耒,李格非,范纯仁等都向赵煦投来赞许的目光,期待眼前这位帝王真的能成为亘古绝今的明君。
于是这段新法策论,好似做了几个决策,也好似没有决策什么,这个主要是因为笔者写的也糊里糊涂的,这么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却没把事情说清楚。不过笔者还是想总结一下重点:首先是册封李格非为京东路宣慰使;其次想另找贤人替代苏辙去做陇右都护(此议未决);第三,政令传递方式由原来的传令官单点多线传递改为平铺传递与单点多线相结合的方式。还有论及钱财用度之道,虽然苏轼极力解释,但是赵煦和范纯仁都只将信将疑。赵挺之虽然也不信,但是也没有反对,蔡京此刻正一心想成为妥妥的苏门之人,毕竟现在苏轼正得势,他自然对苏轼倾进之意。
自新法以来,枢密院就时常出现这种论政,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可是毕竟向太后没有参与这样的议论决策之中,不知道她是否会反对赵煦的诸多决断。赵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