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和盟交契修好时,苏法借势起(3/8)
是西夏的王,骨子里存留的些许傲慢,在遇到其前下属(指李昌吉)面前便显现的极为放大。而在宋人面前,首先是晏殊是夏国极为敬重的文人,所以李秉藏对晏殊子嗣晏秋印象颇好,其次是苏轼名闻天下,在夏国也极具影响力,所以李秉藏对苏轼等人也算友好。如此就造就了李秉藏面对宋人就极为谦卑,却对夏国的李昌吉显得极为傲慢。
李昌吉见李秉藏虽然语气傲慢,但其言乃顺,遂拱手对赵煦,苏轼等人道“既然这样,那事不宜迟,吾等当即刻动身,前往兴庆。”
赵煦回应“好,夏使请归!”
苏轼还有话说“夏使且慢,汝曾请宋予两百升油,因此烈夏,哪复久存,吾已经命人快马加鞭赴灵州,让灵州守将吕惠卿先行准备,待汝到灵州,便可取之。”
李昌吉微微冷笑一下,私语“灵州!”二字,不知其意是说灵州不可能有这么多油,还是对“灵州”这个名称的哀婉,毕竟在他心中,这应该叫“西平府”才对。片刻之后又语转和声道“苏子有劳了,宋人也是信守承诺,哈哈,不过这油啊,宋人菜肴的滋味全在里其中。我夏国人可因此一饱口福了也。”
苏轼曰“呵呵,宋人向来说到做到,此番汝等归去,人员稀少,乃不能运储这些物资,特命苏迈率众协助,晏秋和唐国昌将军也一同前往灵州,以作交付事宜!”
李昌吉笑道“宋人不仅给付物资,还要派人送护送,真乃大仁大义也!我夏国人真是深感其惠!”
苏轼道“既然这样,就此一别!诸君安好!”
赵煦拱手,李昌吉应之,随后西夏一众人等便起身西行。
片刻之后,只见车队起行,车马动身,扬起了阵阵的尘土,两翼紧随数百旌旗,迎风而展,和着风土,渐渐消失在尘埃之中。
赵煦用依然显得稚嫩的声音问苏轼“苏翁可知宋夏和议是否能成现实,大宋是否可安也!”赵煦这是怀疑和议盟约是否能约束住西夏国呀,毕竟对于西夏的反复谁也拿捏不清。
苏轼则兴奋回曰“我看此次应妥,所谓仁爱者爱人,仁治者治人,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吾等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夏国君臣上下必然感愧,无不为我大宋恩义而涕零。”笔者以为苏轼此心思未免过于乐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