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夏国王汴京留客,许芳丛千堆(3)(7/8)
之。
众人也皆饮之。
又过三巡之后,李秉藏悄然话起“苏子门生个个皆是人间俊杰,吾在大夏国早就有所耳闻,今日机会难得,吾虽不识多少汉书,但是也有求才识之心,若能得诸位指点,必定三生受用无穷!”
苏轼谦逊道“唉!所谓才者,不过是天下人的吹捧,哪里能让青山王挂怀,既然青山王有疑问,大可不必拘谨,尽可说来听听。”
李秉藏笑道“哈哈哈,既然得苏子应允,吾也就不客气了。”李秉藏沉思片刻后“西夏文中曾有屈子三篇,谓之《离骚》,《湘夫人》,《国殇》,大义难懂,文辞晦涩,我西夏人皆以为其难,不知义在何处?素问中原人对屈子(屈原)有怀,可有屈子轶事几何?”
黄庭坚道“屈子,楚国人,性情高洁,其心志本在楚国庙堂之上,其行文却只在山水芳草神怪之间。盖因治者所阻,怀才不遇也。”
李秉藏又问道“既然有才,才可倾三江,为何却不倾朝堂,楚国君臣岂不是浪费人间大才。”
黄庭坚道“非也,君王于其中则难辨是非!唯有后人才能一目了然这人间好坏,怀王乃是被蒙蔽也,所以善听四方之言,才能成己之功业。”
苏辙补充道“西夏文中出现屈子文章,大义乃是告诫治者善纳人言,否则就会如怀王一般自讨死矣!吾乃听闻夏之君常与臣子夜谈国事,大义在于莫阻言路!善听则路长,幽怀则道艰。”
李秉藏听之连连点头,道“话虽如此,但今世也未必清明?”
众人也默然的点了点头。
李秉藏又问道“吾曾闻中原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书中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取自杜甫和李白,此二者论,孰高孰低也。”
苏轼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原人以为李白与杜甫乃在仙圣之间,所谓‘诗仙’乃是人文洒脱,飘然出世,所谓‘诗圣’乃是人间圣贤,必经过苦难,才为‘圣’也,若高僧之修行,乃尝人间疾苦,才为传世圣徒(主)。”
黄庭坚以为“虽然仙圣难分伯仲,但吾以为圣为更高一筹也。”
李秉藏深以为然,又问言“中原有一部传世奇书,谓之《孙子兵法》,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