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夏国王汴京留客,许芳丛千堆(3)(2/8)
国,物产丰盈,人貌纯良,山水别致,星月清霁,实乃人间佳境。今日见之诸位,果然是不妨旧言。苏子及苏子门生皆为仁义豁达之士,不因李某身世而讽,也不因李某才浅而拒,实在是兼收并蓄之典范。难怪宋地有兼容并包的美名。”
苏轼言“青山王过誉也,宋之所以能成为文人墨客集散之地,无非是对文人极大的容忍与信任。家国天下,文乃第一,武乃第二。首先是文治,不通才应以武力镇之。宋夏两国,同存天地百年,本应是兄弟之邦,却多为兵戎相见,实在有违文治,所以今将青山王请到汴京,无非是想探讨立文治世之道,以安今世。”
李秉藏感慨无限,自己明明是被俘之人,却被苏轼说成是请到汴京之人,还是诸位大家的座上宾,无论是官场套话,还是酒前司语,都皆让人如沐春风,李秉藏内心感慨之,“这宋国汴京城果然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了啊!”
黄庭坚道“青山王入的汴京多日,可对汴京城的风土人情作何了解?”
李秉藏回应道“今日乃是吾第一次在汴京城游玩,此地与兴庆府相比,真乃是天上人间。你且道兴庆府依山而建,远山茫茫,夕阳无限时,正是渺远与晕红相映,唯有高歌才远扬于山林宫楼之间,再看那大夏国的市井,行人寥寥,商贾寥寥,一派空旷之境,毫无人气可言,不似汴京城这等熙熙攘攘。且看那城中碧瓦朱楞,亭台翠楼,都皆是工匠的一番心思,再看看诸位,一个个文采斐然,有诗作画作传于世间。中原文化渊源流长,诸位才情更是熠熠生张,都皆是文脉的传承,文字的绽放,我西夏人自然没有此等能力,只能任前人之结果在烟波浩渺的尘世间慢慢消逝。”
黄庭坚又道“既然你等这么喜欢这中原文化,为何要侵我宋境,杀我臣民呢?岂不是毁之半绪,何能囊括之?”
李秉藏回应道“大夏国天子和王族子弟从少时即以东出中原为己任,学汉字,习汉文都是吾等的必修课,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入主中原。今日观之,此乃是我辈人生中的最大笑话,拥有着汴京繁华并一定要占领它,只要身处其中即可,吾今日便是身处于其中。”
晁补之道“你可知道汝曾为西夏的青山王,手上沾满了多少宋人的鲜血,你是如何才能坦然的置身处于汴京城之中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