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红袖碧鬟作了土,飞雪姗姗舞(2)(5/8)
过即将赴边以御西夏。种师极,宗泽等在京外,可能是尚未成气,也先不说多少。而另一些,章楶,文彦博,韩缜已经垂垂老矣!且不论。
那李格非呢,果然李格非在这一次的政治变迁中既没有失利,也非得利之人,大概因为他本身也没有什么权利,只位居苏府执笔,离权利中心尚远。目前还未清楚范纯仁与苏轼到底如何合作,若是二人和则天下和,二人异则天下异。天下仕人皆知道,汴京城表面繁华,其实是副烂摊子,朝上朝下充斥着苟利讹诈之辈,党争不断,有一些人盼着苏轼能更进一步,挽狂澜于既倒,可是谁能料到呢,高太后临了这一决策,可能让苏门所有的希冀化为泡影。
依常例,太后薨,本来应该天下尽孝,各喜庆娱乐尽皆息止。可是宋朝并不吃那一套,太后去则仅仅向天下公布了一则讣告就完事了,甚至不如王安石去时那般祭文行孝盖全。天下该玩的玩,该耍的耍,各种娱乐尽兴。也就在这种气氛之下,这个寒冬的肃杀,严密,反倒能见到太阳晶莹的照在覆雪上,显得格外的清新和朝气蓬勃。
这一日,李格非正与王甄儿正陪李易安读书。
二人在正厅前的檐下而坐,李易安则立身正前,背着阳光,吟诵一首《竹青词》:
青竹有厮,一年而已。
青竹有节,万物莫此。
青竹有气,终生不易。
遗君竹披,可作藩篱。
遗人竹叶,清酒且尝。
遗地乱枝,自称幽篁。
七贤抚琴,歌酒一方。
陶潜扬菊,谢安折桑。
唯有青竹,青白一场。
就是这些如斯乎的吟诵,似前人之瑰丽绝唱,然则若是一般小孩子肯定不明就理,可是谁让李易安是大才子李格非的女儿,于是洋洋洒洒的风流之句便激荡在这晨光里。
李易安问道“爹爹,为何说竹有气节,而其他却无呢?”
王甄儿抢在李格非之前答道“所谓气节,不过是人之噫称,假装其有,诗者想让谁有气节,谁就有气节,你曾闻‘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即所谓的‘莲气’,梅生寒冬,不屑冬冷而傲骨天下,即所谓的‘梅骨’,而其实不过是诗者的性情使然。且不闻,莲之有落时,梅之有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