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历下汴京两地长,苏门各尽觞(11/27)
正是他重入仕途的政治资本,通过李格非王苑之这样的人引荐推往才能绕过自己的戴罪之身,重入朝堂,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也许唐国昌的心志并没有如此伟大,只不过名与利自古都是人人求之的良物,更何况今人乎,其实他还曾有过功名。唐国昌和普通的谪官不同,他是罪臣,而谪官只是犯错,要让他越过此等屏障,必须借人之力,如果说李格非力微不能帮他,那汴京城王家可是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唐国昌对王苑之还是抱一线希望的。
三人自在饮罢,各散。
时光已去多日,李格非与王苑之正在等待王甄儿生下他们期待已久的小生命。可是尚未及王甄儿分娩之日,汴京城的秦观差人送来急件,言苏翁已归汴京,晁补之黄庭坚等要李格非速回汴京,虽然李格非自知他所居之职不过是别人的木偶,并非紧要,但是无疑他在秦观晁补之黄庭坚之中所居职位最高,苏轼返京,他怎能避之,更何况他还特想见苏轼,看来是不得不回呀!只是这王甄儿尚需要人照料。思前想后,寝食难安。遂于王苑之商议。
“目前苏翁已返汴京,朝中人事恐将为之大变,汴京来信,要我速回汴京。岳父可有什么指示”李格非试探性的问王苑之,因为王苑之之父王拱辰与苏轼政见多有差异,所以王苑之对苏轼归来不以为然。
王苑之气氛道“苏轼啥时候不回汴京,非要这个时候回。我看苏轼回去也折腾不出政绩来,你且勿须赶回汴京。”王苑之一口否决了李格非的想法,“目今甄儿身子为大,要出生的孩儿为大,至于国事随他去吧!你亦知道你不过是人家的木偶,朝中大事几时由你决定分晓。”
李格非虽然很认同王苑之所说,但是要知道王苑之必是带着有色眼睛看苏轼,对于朝事李格非和那一应苏党之人必定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待苏子归来。是的,苏轼这个曾经朝上几起几落的大人物,名声在外自不用说,政绩也为其众所推崇,重要的是现在朝中无人,苏轼则更显的重要。当官家面对困局束手无策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可见苏轼的地位。是的,面对朝中发生的事,文彦博令出不行,新党拒之,李格非令出旧党拒之,新党怠之,无以为进。这次苏子一出,新党旧党多少也得给点面子。李格非实在非想赴汴京一去,但是又不愿特别忤逆岳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