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灵修缘来在东山,人间有聚散(11/21)
十碗好酒的人。形状粗鲁,可是举止倒还是礼貌,常坤作揖道“洒家是个粗人,没读过几天书,认得几个字,不过只喜欢舞刀弄棒,但是我敬重读书人,希望能与李大人这样的人结交。”常坤言罢,抓起桌上的酒壶一饮而尽,直看得李格非愣眼慌神。
常坤撸起袖子擦干嘴角的酒渍,李格非只好回礼示意“常教头过誉了,李某愧不敢当呀!”。
唐国昌又介绍另一个壮汉“这位历城另一位团练教头,谢昌厚”
这谢昌厚倒是生的秀气,但看上去也是格外的结实,也比常坤年轻许多,“我叫谢昌厚,呵呵!也来沾沾李大人的喜气!”便不在言语。
李格非忙回应“谢教头!感谢看得起我李某人。”
唐国昌又介绍这些历城的一众教头,师爷,府仓吏,城门令等人。
李格非则一一作揖拜谢。
没想到来人俨然凑够三桌,可是大多数都是今天刚认识的,李格非倒也不是吝啬这些酒钱,只是其向来不愿混迹三教九流之中,是的,李格非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朝廷命官呀,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那董荣,李禧,崔燎,王迥都则是故交,必是同朝为官之人。但此等喜庆不能表现出半分不满。
开席之前,李格非有言相说“这历城啊!非前两年曾在此做转运使,并将妻子家当从汴京携来,而今又谪官郓州城,但独留妻儿在此,多烦相邻朋友照应,非在此谢过。往后还劳烦大家相助”,遂端起酒杯欲一饮而尽,台下叽叽喳喳切切私语。
忽然台下一人书生模样大声说“李相公有大才,曾是京城大官,文采想必天下无人能及,不如借此酒赋诗一首,以让众屋子的宾客见识一下。”台下这人正是唐国昌带来的历城衙门文书,唤着谢引。其语带殷勤,像是求之殷切。
李格非见满屋子的教头,官曹,城门令,哪有心情作诗,这里不是汴京的鸿胪寺,哪有诗文以对,遂愧曰“非只善于作文,不善于作诗,更应都是朋友们抬举,哪有什么大才,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在诸位面前现丑”。
唐国昌见状知李格非确有难处,忙解围道“诗文乃雅学,你让我们大才子面对一群粗人作诗,岂不是对牛弹琴。”
众人皆切切曰“是,是,是”,教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