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和盟交契修好时,苏法借势起(4)(4/8)
看到了吧,苏轼辞宰目的是为了扶赵煦上位。古人有云“予之而不取,是为取之更大!”这就是苏轼辞宰的目的,要不然向太后就会说“连宰相之位都给你了,你难道还要皇位不成。”所以苏轼这明摆着就是想立比肩王公的伟业,由皇帝坐镇,还怕什么?
苏轼此言一出,大殿喧哗不断,但是却没有谁敢出声。可是在殿上众人心中,不论新党旧党还是无党性之人都认为赵煦应当可以主政了,只是太后牢牢的把控着权利,如今苏轼这话一出,正似惊雷一般,震慑着曾今都唯唯诺诺的朝臣,也震慑了在赵煦身后的向太后。
赵煦听了苏轼的建言,果然是有了好眼色,急忙回身望向向太后道,“娘娘,煦儿已经长大,便想替娘娘分忧,若是从前还好,可是新法当立,有万般琐事需要操持,儿臣不忍娘娘劳心劳力,便自请为国分忧。”
向太后听了赵煦的话心里终于明白了,这赵煦分明是联合苏轼来分权的,可是向太后看着这殿下满朝的文武,个个皆用期盼渴望的目光注视着自己。毕竟女人主国日久,朝臣哪能不忧。向太后不好明着阻挠赵煦当政,自古有言,皇帝幼,母掌权为辅正;皇帝长,母再掌权便是僭越,是要遭受千夫所指的,向太后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极不情愿的说道“煦儿有此诚心,母甚感欣慰。原本母后打算待新法施行顺遂再还政于你,留你一个清明的天下,今见你如此倾心,不如就乘此时机将这国之重事交付于你,望你能复先皇之遗志,潜心变法图强,革弊出新,以看新的政绩。”
是的,你没听错,这次向太后的话怎么这么爽快,难道还政赵煦就这么苏轼的几句话就成了吗。当然不是,自古有“言所以,而作不所以”,能爽快如斯必然留有祸心。那向太后的祸心到底为何?且再听之!向太后又对众人道“变法之事,名目繁多,变数不定,大宋当万众一心方可成事,我一妇道人家也愿为之出力,变法所需银钱财物巨量,虽然苏子已定‘盐,绢,瓷’等税赋所出,那我也捐出宫中非紧要的支出。宫中薪火减半,钗凤卯箍一应退去,流苏胭粉也辞半分,宫中膳食,鹿肉改用猪肉,甜心糕点食不完则当留之复用!”
听到这些话,你以为大臣们或者读者会感动,这向太后如此明事理,知天义,其实不然,这向太后其实是在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