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汴梁才俊宴昌吉,兴尽蓝亃席(3)(1/8)
张耒也解释道,“此文并非想排苏翁于诸位之外,实乃想抬苏子于诸位之上,若是苏子无意,吾乃改便是!”
黄庭坚突然笑道“既然苏翁以为此词后四字确为不妥,不如我等就来玩填词的游戏,看看谁人填句最为妥当。”
众人纷纷说好,苏子也为黄庭坚这一提议说的动容,面露微色。
张耒尴尬的笑道“既然此事因我而起,不如就我先来。”
黄庭坚笑而阻曰“我看不可,文潜即为主作,乃应最后为之,最后为之必为最胜之句,可为定稿。他人之词只能作浅尝之词。”
李昌吉初入汴京,哪里知道这是汴京才子常玩的把戏,顿觉得新鲜,遂心生尝试之念,就看其文字功底是否扎实了。李昌吉迫不及待的说出“鲁直之提议甚妙,我西夏人也想尝试一番!既然文潜前句之言‘万里江山皆过客’而我更是过客中的过客,汴京只能算匆匆一瞥,此生他生或难再重见,‘过客’于我最为神似,我且言‘了去无痕’。”
黄庭坚听闻夏使曰“了去无痕”急忙赞叹道“夏使之言极为妥帖,平仄得当,也应意境,不愧为佳作也,真乃是神妙之笔!”
李昌吉急忙想谦虚回复之,然而苏轼却说“‘了去无痕’虽然形神兼备,但是语意过于悲观,不合两国和谈之宜!想你夏国使者汴京一游,却杳无痕迹,岂不让天下人笑我大宋失尽待客之礼,他人可言‘了去无痕’汝却不行。”
李昌吉急问“那苏子之句如何?”
苏轼捻着胡须思虑片刻曰“骋望深深!”
众人不解苏翁之意,用殷切的眼神看着苏轼。
苏轼解释曰“吾等与夏使游历汴京,汴京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汴河之水都皆沁人心扉,虽未走马,却也扶船,也能纵览这汴水之畔的美景,前句曰‘万里江山皆过客’那对‘骋望深深’不过是一种先伏而后仰的趋进。岂不为佳。”
众人虽然还有不解,但是苏翁所言即为佳句,他人且信之,遂也称赞。李昌吉便言“苏子这一句乃为昌吉所作,可谓是用心良苦,若是不然,今日昌吉乃拜授苏子为师,结汴京豪俊为友,以偿昌吉之愿!”
苏轼急忙道“夏使以尊贵之身,且莫与我等酒徒为伍,我等只乃汴京一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