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宋夏两战谁敌手,息止征戍愁(3)(5/8)
仪。”
李昌吉道“我大夏国愿意奉上陇西三千里河山,并后撤十里,而大宋却只还四分之三西平府给我大夏国,这一笔买卖对我大夏国来说,如何也不能算是划算的。”
苏轼道“那不是还还了一个王(青山王)给你吗?”
李昌吉道“青山王性命是大,但是与我大夏国利益相比,是小丘之比南山也。”
李格非偷偷凑近苏轼低声告诉苏轼“西夏国根本就不在乎青山王的性命。”
苏轼也是明白,青山王不过是个幌子,西夏人真正的目的不过是灵州,是要为东出中原找一个跳板。当然也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要地距其王城不足二百里,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布局,所以这灵州西夏人是志在必得!
侍卫渐渐的放开李昌吉和梁道,李昌吉整理衣冠正气而言“这西平府如若大宋不予,且看我铁骑能不能踏平宋土!”言语之下,威胁之势尽显。
向太后见此人嚣张跋扈,内心极为不爽。然而这不过是李昌吉故意而为之,所谓正义凛然,临危不惧正是谈判人的要领,以己之势喝吓对方乃是惯用伎俩。触怒宋朝堂上众人已达到展示夏国志在必得的决心。向太后心知不能上当,于是轻声道“夏使暂先勿怒,哀家失礼了,宋夏两国长年征战,民疲国衰,应当立新和约,永不互犯才是正道。”
李昌吉道“不论过去如何,目前乃是大宋掠我西平府,即当归还,否则一切责任在宋。”
向太后强压住心头的怒火道“夏使请息怒,且待我君臣商议而后再作决议,今日之行,就请夏使先回居所休息,择日再议。”
李昌吉道“成与不成,需速行也,拖拖沓沓不是我夏人本性。”
久未说话的唐国昌道“国土变更,乃是国之大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议定的,所以还请夏使稍安勿躁。”
西夏使者见说话者乃是唐国昌,也就礼貌了起来“唐兄!今日一议,又将是无结而终。不知此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吾等什么时候才能返兴庆。”李昌吉又顾左右,转腔异声的对唐国昌道“你们的官家不知道整天在想什么,上一次要我赔了八百两,今日又想索我性命,不知其到底意欲何为?”这话李昌吉虽然是对唐国昌说的,但是显然他更像是在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