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外臣使至汴京楼,聊赠一壶酒(3)(5/8)
凡物。”
苏辙道“夏酒与宋酒相比更为温顺,入口甘甜,入喉则稍带劲道。”
李昌吉道“各位品酒,意见不一,皆因个人品味不同,所谓百人有百人味,千人有千人论,此乃是平常也。”
苏轼道“既然人皆有不同,不知夏使以为此酒如何呀?”
梁道抢在李昌吉之前说道“各人觉得酒的滋味虽然不一,但酒乃只有一种,一种酒品出万千种滋味,就是人之不同也。夏人与宋人乃是两种人,诸多事宜对夏人来说是为平常,在宋人看来却非同寻常也。”
苏轼抢道“此言盖讲夏宋有别,两国之间地域风貌,人物情感皆有差别,如何求同存异方才是当今要务。”
梁道曰“诸位,吾等此次前来汴京乃是为接青山王回夏国,此乃我等入宋第一要务!”
苏轼刚要出言解释,李昌吉即急抢话道,“吾等今日在此饮宴,还是不论及政事为妙,毕竟美酒在场,弃之岂不是辜负了这美酒,大家可尽情享受美酒之乐也?”说完不住的向梁道使以眼色,示意其不要在此刻论及此事。
苏轼内心想今日前来就是为了刺探西夏人的虚实,既然其自己要论,可不能错过此机会,否则如果是自己直接问其来意,恐怕有失礼仪,并且很可陷入被动,落入下风,于是苏轼故意又婉转的道“青山王入宋,我大宋一直待之为上宾。待朝议之日,便可得见!”
李昌吉就是怕先行议论,恐泄露其心机,所以阻止梁道提及此事,可是现在众人的目光都注视在这件事上,好像是囫囵不过去了,只能试着搪塞擦边而过,莫要再触及内里。于是浅意发问“诸位言,酒之为一种酒,却是滋味万千。青山王乃是一个人,一件事,诸位尽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轼道,“酒乃为一种酒,吾等品鉴,皆谓其美,是乃酒与我无仇,酒与汝无仇,言乃信由心生;但是青山王之事,宋人和夏人乃属对立之面,吾乃为宋臣,夏使乃为夏臣,诸多利益纠葛自然造就立地鲜明的异状。”
众人一时不敢说话,苏轼见李昌吉和梁道也不想说话,气氛沉淀,这显然不是苏轼和李昌吉想要的结果,可是谁先说如何处置青山王,谁就决定此局的基调,显然苏轼和李昌吉都不想即刻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像赌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