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夏国王汴京留客,许芳丛千堆(5)(5/9)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苏辙微笑道“妙哉,妙哉,每每读李太白之文,都乃有让人有万般血脉冲天而涨之感,是为天地间之佳作,读之盛情愉悦,怀高秋而临远涯,汇三江而抵奔腾之洋。”
苏轼瞥了苏辙一眼说道“夸张!”秦观在一侧便发出噗呲的笑声。
李易安对李秉藏道“此一文乃是寄友所作,卢侍御,史无载,但是同期有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既然同期同送一人‘卢侍御’,那‘卢侍御’则并非等闲之人,李白此时送诗是否有阿谀谄媚之嫌,其是否已经失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风亮节也!”
秦观窃窃私语道“万般解释也难让一个西夏人晓得卢侍御是何人,此问乃是极其超纲,我看难解也。”说时正摇摇头,抿了口酒,看来拥有大宋进士头衔的秦观也是难解此题。不过话说这桌上谁不是进士及第?乃有王甄儿,李易安,王贺之,李秉藏四人。
李秉藏听之莫敢言语,急往苏子身上投望。
苏轼也明白李秉藏是来求助也,遂解围道“李太白一生狂妄,其言其行都皆是豪放自然,洒脱飘逸,然而其并非一生未求于人,曾与紫极阁夜会四明狂客(贺知章),曾于终南山苦等玉真公主,也曾于洛阳进献《大猎赋》,人皆有所求,有所求则必附会他人,所以不能从一篇文章即分晓出其失去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风亮节。世人皆知李太白常叹息人间不平,诗歌菁华不过是其描摹内心的工具,建功立业才是其毕生追求,只是无奈成一行侠于江湖的剑客。”
李格非急忙赞许苏轼道“苏翁此言极为大胆,让吾等佩服。试问天下谁人敢言李太白是趋炎附势之徒,唯有苏翁也!”
苏轼对李格非笑而严肃的道“汝今乃是‘摧眉折腰事权贵’也!”
众人哈哈大笑,李格非却尴尬不已,本想拍苏子马屁,却不幸被马蹄踢中,果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易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