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红袖碧鬟作了土,飞雪姗姗舞(4/8)
得二人可拥天下,有他们在,吾虽年幼,羽翼却更得丰满,祖母自不必担心。”
高太后听赵煦之言,还是有百分的不放心,毕竟她一直都没有看上赵挺之和蔡卞,但还是想伸手去摸赵煦的头,却因病体无甚力气。此时赵煦只有十五岁,自古皇帝年幼均不适拥天下权势,赵宋江山是如何得到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然后高太后对赵煦之言没有更多回应,转而又转向范纯仁道“范尧夫,你在朝中时间最长,对朝中之事更有十分的拿捏,我想知道你如何看待苏轼其人。”
范纯仁当然知道苏轼是当今汴京城的风云人物,也知道太后即将委以大任于苏轼,自然当慎言“苏子,此人行文了得,天下皆重,学识渊博,弟子众多,可委以大任。苏子一言既出,众弟子皆从,朝中无人能出其右者。”
高太后又反问范纯仁,“对苏子的治政之能,范尧夫难道没有什么看法吗?”
范纯仁有点疑惑道“大娘娘之意莫非是怕苏轼借势取而代之(意思是篡位)?”范纯仁说时故意压低嗓音,此乃是皇家禁忌。
高太后微微摇头示意并非此意。
范纯仁又接着说道“苏轼既然名满天下,就不会做不臣之人,我朝始初君为君,臣为臣,忠孝仁义乃是仕人存之根本,不可能发生越君代政之事,况且苏子并无兵权,他不会自毁其半生名节而行不臣之事。”范纯仁明知道太后不是此意,还是故意如是说。
高太后见范纯仁如此装傻,于是其似有生气道“苏轼虽然与王安石并非同道,但其治国之策却相似,苏轼如若掌权,也必强推其行政之道,故而会得罪人,想当年王安石之变法得到我儿(赵祯)极力支持的,可是最后也功败垂成,弄得名利皆失,两不相欢。若是苏轼掌权,可有力与这汴京城众一争高下?”
范纯仁显然对此无言以对,宋国之殇即是党争不断,若是不然,范纯仁也不会虚心做这汴京的二流闲臣,避开这些人祸,才是长生汴京之道,可是高太后哪里肯让,看这范纯仁畏首畏尾的大骂道“范尧夫,汝莫忘了乃父之志,家国天下,人人莫丧志气,否则与蝇狗挠头有什么分别,汝食我大宋俸禄,莫要呈无能之人!”说的高太后气喘吁吁的,差一点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在高太后这临了的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