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宋家兵马破残贼,止战长城北(2)(5/8)
愧不敢当啊!为朝之事苏某当尽心竭力!”
太后即刻回应道“既然苏子已然决心为大宋效力,那当即刻拜相,以振朝纲。”太后停顿一下,又急切的道,“汝知西夏兵事,并非与世人传说一致,军报所书‘宋军以一万损,破敌四万’,此役极为振奋人心,然则吕惠卿另有书信,详述实情,宋之境况,并不尽如人意。”说着太后便命人拿出吕惠卿的书信让苏子过目。
苏子见信,吕曰:
“西夏贼兵,狂莽无敌,宋军莫敢与之战,遂藏于晋阳城内,待敌众七万余人入城,吾以十三万之众伏于城中,待敌尽数以入,才与暗处与之相接。然而,以十三万对七万,且多使暗箭,才损敌四万,其余遁行。吾亦自损一万”。
苏轼看了吕惠卿之书信,方才明白,大宋之境况不仅在于敌强,还在于己弱,若想真正的破敌,必要在战力上决胜,并非只在计谋,毕竟上天不会每一次都眷顾宋军,苏轼遂对太后道“吕惠卿所言,宋军所遇皆是凶险,若非西夏敌兵现在自行退去,大宋阻敌之军危在旦夕,今若西夏军卷土重来则我大宋危矣!不仅可能全军覆没,还可能失却西北大好河山。为今之计,只有辟除党争,一心发展经济和军力,方可与之敌。”
太后哀叹道“吾也是看到这份军报,才发现王临川变法之精要,真是悔之晚矣。眼下,不知苏子能否组织一场行之有效的变法。”
苏轼曰,“变法之精要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执法,今新法废之已久,恐难再行,必然要再立与新法相异之更新法,方可施行,否则阻力将更胜,毕竟太后年事已高,皇帝年少,微臣力所限,没有鼎力相助之人,也难成大器。”
苏轼停顿片刻又激情澎湃的对太后讲,“官家,苏某斗胆建言,何不将权柄钱粮之权交于赵煦,还政于赵氏。这样一来太后可以休养生息,对愈疗疾十分之利,二来以赵煦少年之心,必然会锐意进取,成天地之才,更有甚者,汴京城官员臃肿,腐化,以太后之能必然不忍驱腐逐朽,伤及旧族,尤其是高氏族人”苏轼说到“高氏族人”特意拉低音量,眼睛瞟向太后,观其颜色,然后接着说道“若是赵煦当政,驱利必然不会手下留情,这样可以将腐朽势力连根拔除,新法之路可顺畅无阻也。”
太后见苏轼说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