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弓蕃雕弧满白羽,敌枭轻射取(3)(6/7)
多有子嗣,倘若让其尸骨归葬天山,定会成为其子嗣宗族反抗王军的精神化元,所以断然不能让其尸骨归葬天山。其实天山郡王长居天山之侧,与梁太后并无恩情,算下来天山郡王应该是太后叔辈,此前太后与天山郡王几未谋面,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这次东征,若非利益所致,恐怕二者一生都很难得见,所以梁太后怎么会为天山郡王考虑,还是会从王族自身利益出发。
梁太后故作大义讲“既然天山郡王既不可就地安葬,又难运往天山,不如将其尸骨运入的兴庆,归葬宗庙,正好,天山郡王少时亦曾在兴庆府过活,让他死去能长伴父母之侧,实乃冥间幸事。”
那素衣武士支支吾吾的说道“太后此法甚好,只是……”那素衣武士亦知此为太后之计,但却无可奈何。
李昌吉急忙接话道“只是什么,天山郡王本已分封为王,死后还能入享宗庙,乃是其本分造化,平常的王哪能得求。我也是李氏宗族,却没这等福分!”
太后瞟了一眼李昌吉道“李将军,你且休言(你话真多),汝乃已出三伏,不在君王之列,莫要有更多念想。否则当以谋反罪论处。”
李昌吉急忙低头认错,“是是是,小人知错。”
太后又看了一眼那素衣武士道,“既然你等曾是天山郡王家臣,待送天山郡王之身回得兴庆府,即可回天山郡王府回报,让天山郡王子孙回兴庆府祭拜。”
那素衣武士知道入主帝王宗庙虽然是莫大的荣耀,但是他显然更明白这不过是梁太后挟尸以令天山的诡计,内心有万千言语却说不出来,梁太后这招果真也是毒辣,可谓之“杀人不吐骨头”。你说天山郡王子嗣若不来祭拜,则为不孝;若来祭拜,还回得去吗?也许笔者和读者以为这些胡族西夏人并不懂得什么孝道。
太后遂遣散这众多的素衣武士。
中军大帐前西夏素衣武士人焉散去,李昌吉携众将问太后“目今形势,我大军若何?吾等兵强马壮,取晋阳或可不消时日。”
太后叹道“难道你忘了数万的天山郡王和青山王军吗?他们亦曾如你一样自信。而今若何,一个魂归天际,一个如丧家之犬在我中军帐内咬人。岂不悲乎哉!”太后沉吟片刻后,“罢了,大宋是块难啃的骨头,以二十万卒就要入主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