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弓蕃雕弧满白羽,敌枭轻射取(3)(5/7)
昌吉你这远族小人,何意要忠于这梁萧音。却忘了你也是李氏宗族吗?”
李昌吉怒道“我忠于的不是梁君,而是当今皇帝(李乾顺)。他可是正宗嫡传。你若再言语挑衅,可算是忤逆上君。”
李秉藏似有惋惜道“可惜父未传位与我,否则哪有这等祸事。”
梁太后十分生气,但是却拿这个李秉藏没有办法,杀不能杀,放不能放,毕竟他是先君惠宗李秉常的弟弟,太后则是他的嫂嫂,诸多不满或只在于权利之争,太后示意左右将这李秉藏拉下去关押起来。
李秉藏已出,大帐之前众人莫敢言语,重归安静之计,李昌吉问梁太后道“这天山郡王尸首作何处理?”
还未及太后言语,跪在地下的素衣武士即道“吾等愿扶天山郡王冥驾回天山之侧。”
太后道“天山之侧,距此万里,尸首或不可长期颠簸。”
李昌吉建议道“宋人提倡马革裹尸,狂沙覆体,以守望宋之国土。”
太后道“宋人提倡的马革裹尸,只对普通的军士,今天山郡王,乃是西夏王族,怎可适士之礼,必当以王之礼。”
李昌吉道“士与王皆是同礼,当以同等待之,可应万千逝者生灵。”
太后还是不允许。
那武士十分不情愿哀婉道“不如将天山郡王之圣体,就地火化,吾等众人携天山郡王遗魂,归葬天山之侧。”
李昌吉道“吾认为,可为就地掩埋,守候大夏国疆土,必然能成就天山郡王之美名,亦可守望在晋阳城内战死的西夏勇士。”
那武士随即怒道“胡说八道,此地为宋地,未来宋人卷土重来,掩埋于此,宋人必会掘坟以惩厉害,宋人并非人人都是衣冠之士,归葬于此必然会被掘地以取,挫骨扬灰,吾等怎能告慰天山郡王的在天之灵。即便不告慰已经死去的天山郡王,对于天山郡王的子嗣宗族亦不好交代,恐怕吾等亦要如佟阿奇,呼兰巴泽,李草咕噜(自刎而死的素衣武士)一样自杀成仁了。”
太后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素衣武士,也是这些武士必是铁骨铮铮的勇士,宋人未能腐蚀渗透,所以放之归来,足见其对天山郡王忠心耿耿,若是放其回归天山,恐日后纠集聚众以抗王军,更不好分而化之,毕竟天山郡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