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晋城草木又沉沙,城外走胡马(3)(4/6)
武之能,则事不可定。吐蕃不可信,大理苗裔亦心思诡秘,岭南穷困,无以为之军私,辽国势大,又悠悠窃宋之钱财百年,幽云已失,长城不在,绝好的屏障却在敌国境内。宋则羸弱,无力各方之土,遂只安居中原,骠将军之力亦弱小,恐难图之。吾认为少年之人当需历练,不必一口即来吞吐天地之气,需徐图之。目今宋夏之战,即为历练之最佳良机,他日汝领百万之众,即可横绝苍茫寰宇之下。”
高骠听唐国昌一语深感顿悟,目今大宋能臣几都飘零,唯有年逾半百的苏轼在汴京城苦苦支撑,军中如吕惠卿之老者论论计谋还可,提刀弄棒,策马天下,恐怕力不能行,文武皆属于青黄不接之机,自己又只是年少,吕惠卿等掌权者又不放心自己行动,谋不能定,力不能举,将其困于中军大帐,整日阅览兵书和军报,却并无实事。
唐国昌看出高骠的忧虑,遂言“骠将军莫要多悲怆之意,任何掌权者都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即如当今官家,虽然年事已高,仍然逐权而不放,让如你这般年纪的赵煦难以施展自己的心志,即为怕少年误事,又心心念念的权力膨张,军中亦是如此。若是不然,将军扬鞭指东,兵则向西,岂不是乱套。为今之计,只有等待时机和切实做好自身兵法谋略的精进,才能在合适的时机立马显威。”
高骠还是有些忧虑道,“唐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前方有更多年轻者,诸如种师极将军,宗泽将军,狄少云等等,何时能轮到我矣!”
唐国昌笑言“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你且需先储备战力,静候时机。且闻王公(王安石)在入宰之前曾入田间地头,兵府曹衙二十余载,为的就是摸清楚这人间实事,所以才有后来的‘青苗法’,‘募兵法’。”
高骠言道“可我听众人说这些法度皆有弊端,恐不得为当世所采纳。”
唐国昌驳斥道“你所处的人群之间皆为变法之失利者,所以众人皆对新法贬损,况且此新法试行过程中,多有人阻挠,尤其是官家和汝父伯之徒,遂难长存,即为废哉,那则被众人怒对,难以为继。”
高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恰似自己所身处的环境让自己生来就对新法辩斥,“听君一席话,骠茅塞顿开,此后必然要多作了解时事与旧事,眼开为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