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文叔本意荐国昌,事违人心凉(5/9)
钟之曲,今兵起四方,若然还问明月几时有,则或可难见明日之月光,他日贼兵杀到,可不是如此这般的仁义。”
黄庭坚说道“大宋立国百余年,皆以文治天下,百官无有不服,万民无一不仰。然而百年之势,今颓也。百年之间,几度易法,都皆不力,区区西夏却可以横行于大宋国土,造成今日之困局,实在非一时之过也。倘若王(王安石)之法得力,现今国富民强,则西夏莫敢来犯,辽国虽大,亦可取之,幽云自在版图之列。”
高太后反驳道“老生历经范希文(范仲淹)新政,欧阳文忠新政,皆卓有成效,巩固国防,增加税钱,却从未遇见王安石这等只花钱而不挣钱的新法,大宋变法求存,却在变法之中消弥过半,以致今日之衰微。”
黄庭坚急忙阻曰“王公新法,志存高远,不能计一时的得失,王公为大宋谋长计,计还未将出,即遇阻之,至今未明谁之过也,诸如‘青苗法’,其法一,就是以苗钱利之百姓,以熟谷利之朝廷,可尚未及利之朝廷,就为鄙人所阻,前功尽弃也,遂众人皆以为王公不力,实在天不遂人愿也。”
(‘青苗法’,即以钱财借与穷困的黎民买谷物种子,待他们谷物成熟,拿两倍成熟谷物上交官家,以此来促进百姓生产,只是在一小部分地区遇到灾荒,百姓无粮可交,而收粮的官吏又不容分辨,肆意缉拿甚至残害交不起粮食的百姓,遂引起部分百姓抗拒,进而引发更多人竞相效仿,甚至有些收成比较好的人也不愿交粮,引起哗变,这些流民乘机潜入汴京闹事)
高太后反驳道“世人皆知,摊子摆大了,不好收场,王安石凭借一己之力,蛊惑官家及天下人为之奔波,其心可诛,若然没有结果,则必先结果其人。”
黄庭坚道“非此理也,众人皆畏得失,故而众人皆反对之。王公以一己之力为天下扛,力不足也。试问王公本人有贪赃枉法之说。”
四个人皆默默叹道,“王安石确实是清流之人。”
黄庭坚又说道“自古国之变革,要么更替枉之,要么流血牺牲,王公此举,即无伤及性命,又没有改朝换代,众人何必非要与之反也。”
众人漠然。
赵煦言出“王公之道,确为大道,只是时不待也。”
高太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