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灵修缘来在东山,人间有聚散(3/21)
会受到“御史台案”牵连,此话且长,不过简而言之是作为汴京城校书郎的李格非为苏轼说了句“文言勿责,丧口于民”的话,意思就是不要因为说了句话,就封其口,因而为反对者所攻诘,所以被贬历下,往复一年,又调往郓城为教授。
不几时,约莫晚饭时分,李格非经不住得女之喜悦,又入王甄儿房中,想再看女儿几眼,这一次他不敢再提姓名之事,只顾关心王甄儿之身体。
“夫人,现在可安好些了?”李格非殷勤的问。
王甄儿只瞟了他一眼,未及言语,李格非便又言“夫人莫怪,为夫思虑不周,等夫人身子好了,自然会有一百种心思,一百个名字可以考虑的”,很显然李格非的意思是让王甄儿自己给女儿起名字,也算滑了一头。
“你是一家之主,岂能如此草率将这种身系你们李家门楣的事交于我一妇人”,王甄儿还是有点生气道,不过这一次态度多有缓和。
李格非见状正为难之际,丫鬟行香抱着已经睡醒的女娃过来,李格非正好借机逗逗女儿,又是捏脸,又是抚唇,真是欣喜这样一个小生命。
逗了一会儿,对王甄儿讲“夫人保重身子,起名之事容为夫多多思虑一番,前厅尚有一些道贺的客人,我去招呼一番。”说完忙命行香好生照顾好夫人,就出将去了。
李格非刚走出王甄儿的房间就有小厮来报,知县大人唐国昌来贺。这知县是何人,原来只是历城的一个都头,早年也曾有过功名,前些年流落到此,做衙门一些文职工作,但是最近两年升迁,便成这一方首长,李格非知来人乃是地方名流,遂疾步向前。
在前厅遇一男子,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比自己年轻不知几分,还带着一个几岁孩童。李格非上前慌忙作揖,“唐大人造访,未及远迎,实乃非之过也!区区一小女不值得大人如此在心”。
唐国昌见状慌忙回揖“浅夜来访,实非有意,乃是在下与衙门同职在隔壁洛阳居斗酒论事,恰逢文叔车马来,故此相见,迫不及待。”
“非乃只是郓城一官门司课,做的不过是官家里抄抄写写的事务,实在不敢劳烦县尉如此大驾”李格非满脸堆意的笑道。
“文叔(李格非,字文叔)兄有大才,天下谁人不知!文叔兄的文章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