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冒昧(2/4)
确反对,另有高士廉、岑文本等人态度不明。
李世民扫视殿内大臣,他的每一条政令都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既然决定施行,谁反对都没用。
皇帝退朝,大臣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被贬官的萧瑀憋了一肚子火,道:“这什么预算和决算,也不知道是谁向陛下上疏,简直是胡闹,以前都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啊!”
魏征道:“没有先例,那就创造一个先例,一但可行,那就是可供后人沿用的惯例。早朝陛下提出的预算和决算,能够精简国库支出,国库充裕,朝廷强大,治理的能力就更强了,是好事。”
高士廉道:“我这《氏族志》都还没编完,又要我主持调阅地方县志,总结水旱洪涝的规律。还有那个什么区域性、连锁性……乱七八糟的,我听得是迷迷糊糊,到底是跟陛下进言,进言就进言,还不把话说清楚,存心为难人吗?”
岑文本道:“可不是,我现在看到那堆密密麻麻的字,头都疼了。朝廷有十道一百二十六县,一想这《氏族志》结束了一口气不得歇,还要调阅这么多的县志,我……到底谁给陛下上的疏,存心要人老命吗?”
高士廉叹气道:“我这把老骨头,是真的经不起折腾。说到这里,我是真的佩服太子那个干劲儿。早朝参加听政,结束了就去两仪殿排版典籍,咱们去两仪殿参加朝议一心多用,议政的同时还排版典籍。朝议结束,回东宫还整理当天翻出来的字句释义,汇编成册。到底是年轻,年轻就是好啊!”
韦挺道:“你们就别抱怨了,御史原本只负责纠察百官德行,监督税政等,现在我不仅要做好御史本职工作,还要配合吏部跟那一堆县志打交道,我说什么了吗?”
房玄龄道:“士廉公若有疑惑,不知该如何解释区域性、连锁性,不妨等太子殿下病愈,当面请教。”
刚才该吐槽的众大臣,集体陷入沉默。
“房相的意思,这给陛下上疏的人是太子殿下?”
房玄龄点点头,道:“这大半年,太子殿下给人的惊喜实在太多了,除了他我想不到别人会造出这一堆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词了。”
魏征道:“太子上个月才病愈,这会子又病了。年纪轻轻的,身子骨差的不行,还是好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