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 钢铁风云(落地)(2/3)
供应商、分销商建立联系,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同时,我们也会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审批流程。”
肖爱国思考片刻,说道:“王市长,我了解到济宁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我打算在钢铁厂附近自建发电厂,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王中强点头赞同:“这是个好主意!我会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必要支持。如今电力供应紧张,有了自己的发电厂,钢铁厂的用电需求就能得到保障。”
肖爱国对市政府的积极态度和支持表示感谢:“王市长,我会认真考虑这些措施,尽快拿出具体的建厂计划。”
双方约定保持密切沟通,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这次会面,在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待中圆满结束。
一回到办公室,肖爱国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分享了与日照市政府沟通的成果:“大家听好了,日照市政府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咱们得赶紧制定一份详细的建厂计划。”
“做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日照的地理位置、资源情况,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他着重提醒道。
团队成员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原材料成本、劳动力市场、物流条件等关键信息。期间,他们多次与市政府工作人员沟通,确保吃透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加以利用。
很快,一份详尽的建厂计划书新鲜出炉。计划书不仅明确了钢铁厂的规模、技术路线、预期效益,还特别强调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与日照市的长期规划高度契合。
肖爱国带着计划书再次拜访王中强副市长,详细介绍内容:“王市长,这份计划书充分考虑了与日照工业发展的协同性,我们还将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王中强听完,露出满意的笑容:“肖总,这份计划书很不错!我会尽快组织专家评估,并推动相关部门加快审批。”
接下来的几周,肖爱国团队与日照市(实际该市未成立)政府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对计划书进行多轮修改完善。最终,日照市政府正式批准建厂计划,并与肖爱国的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
签约当天,肖爱国当即从老鹰国订购了两条生产线,共4台200吨转炉(。
“一台200吨转炉原本只能产80万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