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钢铁风云(源头)(1/3)
肖爱国在澳大利亚收购了北岭铁矿等几个矿产之后,深刻体会到资金的紧张。
如何释放这些矿产的产能,成为了一个重大挑战。仅仅提高产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市场,这些产量就无法转化为实际的收益。
市场行情好转时再扩大产能,显然为时已晚。
如果不能为自己创造利润,收购这些矿产又有何意义
肖爱国一直有志于构建供应链,但过去介入的时机总是太迟,缺乏合适的机会。
然而,现在他在钢铁领域已经拥有了上游的铁矿,中游的钢铁生产厂,以及下游的风扇厂等消化产品的企业。
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些上下游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
实际上,在整个生态圈中,还缺少自己的销售终端。肖爱国计划将这一部分交给肖爱玉负责,同时公司拥有大量资金(人民币),也需要寻找渠道进行投资。建立消费终端已成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要打造终端,首要条件是拥有合适的场地。
租赁场地并不现实,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地点。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自行建设。
尽管自建速度较慢,但肖爱国拥有充足的现金,这使得自建成为可能。
自建过程中,还有机会获取大量土地。
肖爱国在北岭铁矿等待了一个月,直到最新的采矿设备、加工设备和改造设备从美国运抵。全部安装调试完毕时,已经是7月初了。
每套设备耗资超过两百万美元,但改造后的产量比原先提高了230,成本降低了35。
市场上出口的铁矿石成本为每吨18美元,对外销售价格为24美元,而肖爱国的成本低至117美元,已经在成本上取得了优势。
铁矿石运至老鹰国进行加工,根据转化率和各种成本,价格在150至250美元之间。而肖爱国的铁矿石成本低至117美元,这使得他在成本上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
1978年,老鹰国曾对在该国销售碳钢板的小日子钢铁制造商征收32的“倾销”税,当时小日子碳钢板在老鹰国的售价为每吨210美元,而老鹰国财政部认定的合理价格为每吨285美元。
由于198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