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抢人(3/7)
毕竟在东北人的迷之自信中,有一条,就是认为自己没口音。
随后,眼睛一转,说辞就来了。
“那肯定是在保定的时候,教我做菜的那位过来支援的东北师傅给带的,口音太有感染力了。”
周浩然这个谎话,还真不算谎话。
众所周知,在60年代,尤其是64年之后,三线建设,东北支援了全国。
可众所周知知的,从53年,那场开服之后的首场战争打完,东北就开始支援全国了。
尤其是54年。
因为,那时候有个正式定稿的“156”。
所以,周浩然说在保定时候,他们厂子有个东北师傅,很正常。
何雨柱听着周浩然的解释,也不疑惑,反而是很认同的点着头。
“是,东北话的感染力属实强。赵叔就是,原先一口子的京腔,去了东北那边打了一年多的仗,回来,就满嘴的东北话了。”
说完,拍了拍周浩然。
“行啦,说正事。你是怎么想的?是去赵叔那边,还是一会跟我去宋主任那,让她安排你街道办的厂子?”
“那我能知道赵叔那边的工作是干什么滴么?”
周浩然犹豫都没犹豫,直接问了出来。
毕竟,现在有了能挑的资格,那他肯定要挑一个好的了。
“具体的也不知道,赵叔上午就跟我提了一嘴,好像是去东长安街那边,具体是做什么,我还真没问。”
“东长安街?”
一听这个地点,周浩然脑袋都麻了。
限定词汇联想。
“老首长”、“东长安街”。
周浩然第一反应就是那几个“部门”。
进不得,进不得。
一个都进不得啊。
后世,周浩然他奶奶还在的时候,给周浩然讲过。
那时候,他们老周家,也算是高门大户。
因为世代练武,所以,开服之后,有一段时间,子弟都进了部队去参加了那场1v17的战争。
后来,从部队出来,有一部分自然的进了那个“工”那个“减”那个“法”。
自然而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