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杜甫(3/4)
享乐。这种不良风气不仅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杜甫看到了这种社会风气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他希望通过《丽人行》这首诗,揭示社会的弊病,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创作《丽人行》的特定政治与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诗歌情感表达,使其情感丰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政治背景的影响
对权贵骄奢的批判:杨氏兄妹因杨贵妃受宠而权势熏天,生活骄奢至极。杜甫目睹杨国忠等权贵凭借裙带关系弄权,以及他们在政治上的腐败行为,内心充满愤慨。诗中对杨氏姐妹华丽服饰、奢华宴饮的细致描写,如“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不仅展现其生活奢靡,更表达对他们这种不顾国家、百姓,只知贪图享乐行为的批判。通过对杨国忠“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描述,直接批判其权势膨胀、飞扬跋扈,讽刺唐朝政治被此类权贵弄得乌烟瘴气。
对政治腐败的忧虑:杨氏兄妹专权导致朝廷政治腐败,杜甫深知这种状况对国家的危害。诗中虽未直接阐述政治局势,但通过对杨氏兄妹骄奢生活的刻画,暗示政治腐败。他们的行为是政治腐败的外在表现,杜甫以敏锐政治眼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担心唐朝因这种腐败而陷入更深危机。
社会背景的影响
对奢靡风气的讽刺:当时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人们追求虚荣享乐。杜甫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极为不满,《丽人行》中描绘的丽人们曲江春游场景,如“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展现贵族们在奢靡风气影响下,将大量财富用于服饰等奢侈消费。杜甫通过对这些细节描写,讽刺整个社会沉迷于奢靡享乐,忘却国家根本,批判这种风气对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对社会风气败坏的痛心:奢靡之风蔓延使社会风气败坏,杜甫痛心于社会风气的转变。曾经的勤劳节俭美德被抛弃,人们道德水准下降。诗中通过描绘权贵们骄奢淫逸生活,反映社会风气问题,表达对社会风气堕落的痛心。他期望通过诗歌揭示问题,引起人们警觉,呼吁回归正确社会风气,恢复社会的健康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