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 李白(1/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间”将白帝城置于彩云缭绕之间,生动地表现出白帝城地势高耸、景色秀丽。“千里江陵一日还”则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行舟速度之快,也体现出诗人归心似箭。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啼不住”以猿声不断的动态场景,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轻舟已过万重山”,既写出了舟行的轻快,又暗示了诗人脱离困境、进入坦途的畅快心情,“轻舟”二字,将诗人那种轻松、愉悦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表达
整首诗洋溢着诗人获赦后轻松、喜悦、畅快的心情,体现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蓬勃力量。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政权混乱不稳定。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谋反,次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 个人经历:永王李璘奉命镇守江陵,设置官署,招揽人才。李白怀着报国热情加入了永王的幕府。但永王不服从肃宗命令,被肃宗视为争夺皇位,双方发生冲突,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受到牵连,以“附逆”罪被流放夜郎。
- 获赦契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在流放途中行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时,遇到朝廷因旱灾大赦流刑以下罪犯,李白也在赦免之列,惊喜交加的他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在途中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社会动荡凸显获赦之喜
“安史之乱”使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李白也因战乱卷入政治纷争而获罪流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突然得到赦免,与在动荡中受苦的经历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获赦的惊喜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轻快的笔触展现出迫不及待踏上归程的心情。
流放之苦映衬欢快之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