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御敌筹谋(2/4)
中满是对即将奔赴战场的期待与决心。
随后,武则天又精心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使臣,前往突厥营地。使臣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带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征程。
与此同时,在北方边境的一座小镇上,一位名叫阿史那隼的年轻突厥将领正陷入沉思。他虽出身突厥贵族,却对突厥可汗此次联合各部进犯大唐的决策心存疑虑。阿史那隼深知大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贸然发动战争,不仅会给两国百姓带来灾难,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战果。
这日,阿史那隼正在营帐中思索,部下突然来报:“将军,有一名自称是大唐使臣的人求见。”阿史那隼心中一动,立刻下令:“请他进来。”
使臣进入营帐,不卑不亢地向阿史那隼行礼。一番寒暄后,使臣巧妙地表达了大唐求和的意愿,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阿史那隼的反应。阿史那隼听完,并未立刻表态,只是微微一笑:“大唐的诚意,我自会转达给可汗。不过,这战争与和平,可不是我一人能决定的。”
使臣离开后,阿史那隼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觉得大唐使臣的话并非全无道理,这场战争或许真的是可汗在某些势力的怂恿下做出的错误决定。他决定暗中调查,弄清楚可汗背后的真正意图。
而在洛阳城中,狄仁杰也没有闲着。他利用自己的情报网络,四处收集关于突厥内部的消息。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突厥内部与可汗不和的一位重要首领——颉利王子。
狄仁杰修书一封,秘密派人送往颉利王子处。信中言辞恳切,分析了战争对两国的危害,希望颉利王子能以百姓福祉为重,与大唐合作,共同阻止这场战争。
颉利王子收到信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与可汗之间确实存在权力争斗,一直对可汗的决策心存不满。但要与大唐合作,背叛自己的族人,他又有些犹豫。
就在颉利王子犹豫不决之时,阿史那隼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狄仁杰与颉利王子联系的事情。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避免战争的好机会。于是,阿史那隼决定亲自前往颉利王子的营地,劝说他与大唐合作。
阿史那隼见到颉利王子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王子殿下,可汗此次决策过于鲁莽,战争一旦爆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