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年4月14日(2/11)
入上述两项“宜”事的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嫁娶、订婚、开业、入宅、搬家、动土(注:此动土指一般性建筑动土,不同于特定“破屋”之拆除)、安葬(友引日亦忌)、出行、求财、交易、签约、赴任、求医、裁衣、安门、修造、冠带(彭祖忌)……总之,今日只适合做减法(解除、破除),不适合做加法或乘法(开创、发展)。
彭祖百忌特别提示:
癸不词讼,理弱敌强:癸日不宜打官司、进行诉讼或激烈争辩。暗示今日若起争端,己方道理可能站不住脚,或对方势力强大难以抗衡,结果多为不利。务必避免冲突。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丑日不宜举行成人礼(冠礼),也不利于出远门、赴任等(可能导致难以回归或客死他乡)。今日应避免此类涉及人生重要转折或长途跋涉之事。
核心要点:癸丑收日,凶煞重重,能量收束且带有破坏清理之意。行动指南是极度谨慎,只做必要的“减法”——清除障碍、结束旧事,暂停一切“加法”——开创新局、发展扩张。 以静守、内省、清理为主。
二、 儒家修身之道:内讼其非 收拾精神
《大学》在“修身”部分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不仅是探究外物原理,更是要格除内心的私欲与偏见。“致知”是要达到真知,明辨是非善恶。
今日癸丑,“癸不词讼”,恰好提醒我们,与其向外争讼是非长短,不如向内“自讼其非”。《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正是儒家内省功夫的体现。
反躬内省,格除心障:今日不宜外争,正宜内省。静心思索,自己言行思想中有哪些不符合“忠、信、仁、义”之处?有哪些固化的错误认知需要“解除”?有哪些不良的习性如同“破屋”般需要彻底清除?这是“格物致知”在心性层面的实践。
收拾精神,静待时机:“收日”提示要收敛心神,不向外驰求。“诸事不宜”更是要求我们暂停外在的忙碌。儒家讲求“动静有时”。今日之“静”,是为了更好地“动”。利用这段时间,收拢涣散的心神,养精蓄锐,如同农夫在收割后休整田地,等待下一个耕种季节。
诚意正心,应对压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