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神工防御,临危备战(2/4)
可以快速调动。”诸葛亮继续道,“更须在水源和粮仓附近加派双倍岗哨,严防敌军暗桩投毒和破坏。”
一套环环相扣、立体纵深的防御体系,在诸葛亮的娓娓道来中徐徐展开,宛如一幅完美的战争画卷。众将听得如痴如醉,深感此计精妙绝伦,不愧是诸葛亮的神来之笔!
“好一个层层设防,步步为营!”李牧拍案叫绝,眼中迸发出希望的光芒,“先生此计,可谓神工鬼斧,刘曜虽强,遇上先生,也要折戟沉沙!”
“主公谬赞了。”诸葛亮微微一笑,谦虚地摇了摇头,“此不过是顺应地形,因势利导罢了。然事不宜迟,请主公即刻下令,发动全关军民,日夜赶工,务必在刘曜大军到达前,完成防御工事!”
李牧当即拍案而起:“就依先生之策!岳将军,你即刻组织三千精锐,日夜轮班,负责挖掘城外壕沟和设置陷阱!陈将军,你调集旧部,负责城墙的修缮加固!灵韵,你组织民壮,协助运送材料,支援各处工程!”
众将领命而去,汜水关内外顿时沸腾起来。
自那日起,整个汜水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挖掘壕沟的号子声、砌筑城墙的敲击声、搬运材料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紧张而热烈的备战交响乐。
士兵们挥汗如雨,民壮们不知疲倦,就连老弱妇孺也加入其中,运送水食,传递材料。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汜水关上下,人人争先,个个出力,一种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热血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诸葛亮则亲自领着一批工匠,日夜赶制“飞弩”和“滚木炮”。他事必躬亲,亲手调试每一件器械的机关和角度,确保其在实战中能发挥最大效用。那专注的神情,精湛的技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惊叹。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备战氛围中,原本潜伏的内部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三日清晨,一队原本属于陈瑞的士兵突然聚集起来,拒绝继续高强度的劳作。他们中的一名小头目高声叫嚷:“凭什么让我们日夜赶工?这李牧不过是个叛军头子,凭什么指挥我们?陈将军,你难道忘了朝廷的恩典吗?”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耳中。他没有急着处置,而是让人将陈瑞请来,把处理权交给了他:“陈将军,此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