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城安民稳,匣中之谜(1/4)
风沙之后的榆林镇,仿佛从地狱走了一遭又回到人间。破晓时分,太阳越过远山,洒下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照在满目疮痍的城墙上,也照在疲惫不堪的守城将士脸上。尘埃落定,榆林镇暂时获得了片刻安宁。
李牧立于城楼之上,目光远眺,神情复杂。城内,重建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百姓们携老扶幼,扛木搬石,修筑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伤兵们虽然身体残破,却不甘落后,力所能及地帮着传递物资;王猛和工匠们则在加固城防,重新布置那些被能量冲击损毁的防御阵法节点。
“主公。”荀彧手持竹简,缓步走到李牧身旁,“城中伤亡统计已清点完毕。此战,我军阵亡三百二十七人,重伤四百余人,轻伤不计其数。陇西李氏阵亡约八百人,匈奴人损失不明。”
李牧沉默半晌,长叹一声:“死伤这么多,却未能留下一个活口审问。”
“实已尽力,况且对方乃是陇西李氏的精锐玄甲锐士,能击退他们已属不易。”荀彧轻轻摇头,“此战当是警醒,陇西李氏之怒,恐怕才刚开始。”
“匣子必须尽快破解。”李牧凝声道,“只有解开此物的秘密,才能掌握先机。王先生何在?”
荀彧答道:“王先生彻夜未眠,正在工坊研究那匣子。他说在战时的"震慑冲击"中,匣子似乎有些异动,或许能找到开启之法。”
“走,去看看。”
工坊内,王猛正聚精会神地研究着那枚神秘的黑色金属匣,眼眶深陷,面色疲惫却双眼炯炯有神。听得脚步声,他抬头见是李牧和荀彧,忙起身行礼。
“无需多礼,可有进展?”李牧直接问道。
王猛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主公,昨日您倾力施为的那一击,虽是为退敌而用,却无意间给了老夫莫大启发!那股能量波动,竟与匣子上的符文产生了共鸣!”
他指着匣子表面那些深邃的花纹:“您看,这些符文的排列,老夫原以为是某种加密的密码或法阵,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频率记录!”
“频率记录?”李牧略感疑惑。
“正是!”王猛拿起一枚墨晶碎片,轻轻按向匣面,缓慢地顺着某种特定的轨迹滑动,“能量不在于强弱,而在于频率的和谐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