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君臣相背(2/5)
此沉疴不起,一命……?”
大明王朝三百年,很多至关重要的事件笼罩在迷雾中,史书也语焉不详,后人细究起来发觉史书记录漏洞百出,如建文帝、土木堡等。杨植并没有开天眼,他只知道原时空中,正德落水后身体似乎没有问题,然后在通州突然就垮了,急匆匆回到北京。再时好时坏地拖了一阵子,于明年三月驾崩。但是自己穿越到大明以来,正德却阴差阳错落马受伤,也不知道落马会不会导致正德如期而亡。
杨植不确定地说:“我们都不知道圣上的伤情,但凡事要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你最好还是远离南京,再说了,去广州你才有可能如乃祖一样,立下不世之功。”
一路上徐天赐默然不语。两人经江浦县渡过长江来到上元县到达南京地面,早有南直锦衣卫的一名镇抚使在码头迎接。见徐天赐下船,镇抚使立刻上前跪禀道:“报都督佥事:十月二十六日,圣上已达北通州。”
徐天赐估算一下:正德在天津城滞留了二十日,能停这么久,身体应该还行,这次不知道会在北通州停多久?他挥挥手让随从远离,低声对镇抚使道:“打听到圣上龙体如何?”
镇抚使习惯了徐天赐不避杨植,回复道:“据说圣上在天津照常易服出游,似乎并无大碍。”
北通州距北京非常近,骑毛驴都能即日到达。正德到通州次日,杨廷和与一群重臣联名的奏疏又到了:“郊祀大礼尚未举行,况明年祀期又近。祖宗旧制一岁一郊礼不可缺;伏望亟命钦天监先择今年郊日,仍以礼部议上祭告献俘诸礼”。
正德的精神状态不错,骨折一百天后也好了个七七八八,只要他端着皇帝的架子,任谁也看不出端倪,完全可以出现在群臣面前。
这封奏疏一是催正德回京郊祀,二是说礼部制订的献俘礼仪要与正德商议。
正德看着奏疏沉吟片刻,令大太监张永把江彬唤来,对两人说:“本总督不想回北京,直接带外四家去宣化,有什么办法吗?”
朝廷礼制是大明最高端最前沿的学问,大明王朝亿兆人口中,能掌握这门学问的人不会超过五个,江彬一个大老粗哪里懂这里面的门道!他吱唔几句说道:“要不让宣大二镇开启边衅?”
正德稍一思索,拍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