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此子断不可留(3/5)
寒之地穿裘皮,都是因时而变!
饮食亦是如此,吃饭穿衣即是天理!若无吃饭穿衣,就会饿死冻死,这才是人之初心!所谓初心就是人之本心!”
王博士气得发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难道为了饱肚子就可以苟且偷生么?
“歪理邪说!你也配是圣人门徒!”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谈到度的问题,等于鸡同鸭讲。度是很难把握的,基本上可以说没办法取得共识。
王博士进士出身,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官场来南京国子监,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监生中不乏有中二青少年与王博士辩经,但都在理学或心学设定的范围内,没有像杨植这样否定“天道不变”的,这等于从根子上另起炉灶。自己在全新的战场难以取胜,大明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又不能当众斥骂杨植失了师长身份,于是拂袖而去。
台下初阶监生一时愕然,然后向杨植竖起大拇指。
飘了!真的飘了!只有杨植心中叫苦,现在应该猥琐发育呀!跟乔宇、罗钦顺、王阳明这些外人再怎么闹红脸都无所谓,怎么可以不给自己的直接上司面子!
大明王朝百多年后,科举是唯一正途选官制度。监生的前途有以下几种:通过南直县学州学府学保荐入监后认真学习,通过各种考试,获得肆业证,等同于举人有资格直接去北京参加会试,每科会试都有监生中进士的。但是获得肆业的监生很少,上千监生中每年才二三十个,这种是正经读书的;
当然,如果监生真是认真学习,哪怕是初阶中阶,也可以直接以秀才身份报名参加乡试,若通过乡试直接获得举人身份;
部分有背景的监生都是找个人脉去衙门历事,被评为卓越后把临时官职转正,干上中书舍人、县主簿、孔目这类杂官;这种一般是荫监;
其他的监生只挂名不坐监,享受秀才待遇。如果再加钱获得肆业证,就等同于举人,他们心中有数根本不会去会试。这种就是捐监。
杨植这种两面人,典型的既要又要,一方面确实想学习,一方面又像捐监那样挂名不坐监。
现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名汪伟,是从南京国子监司业升上来的。现在杨植就规规矩矩地站在他面前。
汪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